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天津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南水北调中线行:逐梦路3千里 丈量百年蓝色水网
2009-06-11

  逐梦路三千里

  古往今来,世界上任何一个创举,最初往往出自于一个个体的奇想、梦想、狂想。1952年10月,在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引江济黄的设想:“南方的水多,北方的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南水北调这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就这样产生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南水北调堪称当今世界上最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这是中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史无前例的工程。工程从20世纪50年代初发轫到20世纪末,勘探、论证、规划长达50年,而从21世纪初相继动工到2050年全部完成,规划、实施也需要长达50年的时间。这是中国一个关于水的百年梦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沿着梦想的航道,从十堰到丹江口,到淅川,到南阳,到方城,到郑州,到焦作,到石家庄,到满城,到徐水,到北京,再到天津。从舍小家保大家两次移民五次搬家的孟秀英老人,到35年义务守护渠首的独臂老人,从黄河岸边以钢铁机械牵引两道乳汁交汇,到漕河上长江大桥般的亚洲第一输水巨槽,在采访的途中,我的心一直在经受震撼。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汉水如今被称为“中国的多瑙河”,据说,它是中国目前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大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是从丹江口水库引这条江和丹江的水解救中原、华北、北京、天津的水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温家宝总理到丹江口水库视察,他对当地领导再三嘱咐的话就是:“一定要保护好一库清水!”眼下,“确保一江清水送北方”已成为库区人的头等大事。丹江口水库将成为中国北方人最大的一口水井!一口生命之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这口井,库区人民经历了长达50年的艰辛。今天,为了保护这口甘甜如乳的生命之井,他们又做着新的奉献和牺牲,以及应对新的生存选择、新的挑战和机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南水北调的蓝图和梦想在经历了漫长的50年之后,它的轮廓在天津人的眼前开始逐渐地清晰起来。南水北调的未来将和每一个生活在津城的人日夜相随,紧紧相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汉水将折转身来,三千里迢迢北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中国版图上,南北流向的三条调水工程与东西流向的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纵横交叉,最终形成一个世界上罕见的水资源“中国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创造文明的汉江、创造文明的黄河,曾经用那么甜美的乳汁哺育了我们。无论是多么艰难的穿越,终究会有一个史上最完美的交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所有的艰辛都包含着一条江的宿命,所有的机遇和创造都深潜着一个未来的隐喻。 tujian.org

  南水北调千里中线行的采访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喧嚣的都市里车轮滚滚、人流滔滔,每个人都在紧张地奔向自己的目的地。在这个千万人的大都市里,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个城市的地底下正在安静而紧张地施工,有多少人知道南水北调真正的含义,有多少人知道调水源头在哪里,又有多少人会为不久就要喝上三千里迢迢北上的南来之水而感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写到这里,我想起两年前采访天津市南水北调办公室总工程师赵考生时,他告诉我的一段话:“天津之所以不惜代价,用管涵从徐水引南水进津,在河北和天津建设一条长达155公里的地下暗河,进入市内后,仍然要修建地下管道让南水一路畅流,主要是出于保护水质的考虑,使其免遭污染。湖北、河南等地水源区的人民为咱们保护了这么一盆好水,我们不能辜负南方人民的一片心意。”这段话,令我忍不住为天津水利工作者和工程设计者赋予了冷漠的钢筋水泥以温暖的人性而感动。 tujian.org

  跨越两个世纪的一百年,在中国大地上,将出现一个以江河之水编制的蓝色水网,支撑中华的千古文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3][4]下一页
     相关链接
    ·市民营企业捐助四川抗震救灾纪念碑揭幕
    ·运救灾帐篷遇余震六旬大爷重伤脱险
    ·天津援建四川绵竹首期2万套过渡安置房开工
    ·爱心传递 携手抗灾 市文化系统举办赈灾义演
    ·黄兴国率团到浙江江苏学习考察
    ·“志愿者心得”专栏:心得体会说给您听
    ·灾区直线:天津抢险、医疗队抵达灾区开展救
    ·天津建委对家乡受灾较重的农民工 每人补助
    ·天津开展推荐“身边好人”和评选道德模范活
    ·市领导深入滨海新区调研:营造廉洁高效发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