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阴县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综述
岁末寒冬,走进汉阴,处处奔涌的是情系民生的巨大暖流——“
吃水要比登天难”的平梁镇登天村群众终于在日前喝上了自来水,与
登天村群众一样高兴的是全县1.7万户领到低保的村民和参加了医保
的数万城镇居民,还有被免除了全部学杂费、课本费并坐进了宽敞明
亮新校舍的4万名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更打心眼里高兴地是秦岭
深处酒店镇的群众,他们盼了几辈人的通乡油路终于在日前提前开工
了……这些遍地开花的民生工程,生动诠释着执政为民的赤子情怀。
算好数字背后“民生账”
“我们工作的重心要向农村倾斜,向公共服务倾斜,向困难群众
倾斜,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让全
县群众享受到民生财政的温暖。”这是汉阴县委、县政府反复算定的
“民生账”。
去年以来,根据省政府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的要求,该县按照
“渠道不乱、用途不便、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教育、扶
贫、计划、农业、水利、民政、电力、交通、移民等部门的有关项目
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捆绑用于民生八大工程,县财政局成立了资金管
理领导小组,明确牵头股室并抽调专人具体负责项目预算的编制、执
行、监督以及项目的对接、资金落实和监管工作,将涉及到的24个项
目、1.6亿元投资分解到牵头部门和责任乡镇。
截至去年11月底,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9598万元,财政支出完成
3.1亿元,其中涉及民生八大工程的支出达8380万元。
撑起解危济困“保护伞”
为彻底解决县城中小学严重“超载”难题,汉阴县委、县政府决
定暂缓党政机关南迁,先举全县之力实施汉阴中学、城关中学、县职
教中心迁扩建,并新建一所城关二校,这一功在千秋的希望工程已全
面启动实施。在提前一年启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同时,将
全部农村中小学由“乡管”升为“县管”,由此带来全县中小学危改、
寄宿制项目等建设投资成几何级数攀升,去年已竣工校建项目2600万
元,启动和在建项目近6000万元,预计三年内校建投资将超两亿元。
为使广大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该县
为农村17515户村民发放低保金815万元,为4430户城镇居民发放城市
低保金453万元。投资100万元建成乡镇敬老院14个,安置点66个,入
住孤寡老人3062名。全县参合农民已达23.4万人,参合率达90.6%,
全县共筹集合疗基金820.49万元,为住院合疗患者报销医疗费用920
万元,同时全面启动了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政策,有效地缓解了
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变化最大的是平梁镇中河村、城关镇平安村、汉阳镇长新村和漩
涡镇渭河村等八个特困村。通过夯实领导包抓责任,整合部门帮扶力
量,集中捆绑项目资金等措施,共落实帮扶资金2100万元,完成通村
公路拓宽改造48公里,水泥硬化36公里,建设便民桥8座,新修堰塘2
0口,实施安全供水工程12处,衬砌渠道2.5公里,新修引水管道20公
里,新修河堤2公里,低压线路改造40余杆公里,建沼气池60口,打
水窖72口,新建房屋81户400余间,实施移民搬迁128户520人,粮油、
生猪、蚕桑、魔芋、烤烟等产业得到扶持,特困村群众出行难、用电
难、饮水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群众的收入明显提高,村
容村貌焕然一新。
开启脱贫致富“金钥匙”
脱贫致富是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的根本宗旨。全县狠抓“一村一品”
建设,将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产业化项目、扶贫重点村的产业建设、支
农重点项目和县本级安排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推动生猪、
蚕桑、魔芋和烤烟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全县已建成蚕桑产业强乡镇10
个、强村30个,发展年养蚕10张以上大户1100个;建成畜牧强乡镇3
个、专业村36个、生猪养殖大户900户;发展农家乐400余户。
(本报通讯员 王涛 姜波 本报记者 杨雁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