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讯 (记者谢昌民)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支出规模持续扩大,已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系。我省财政也实现了从吃饭财政到民生财政的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财政收入方面:1949年至1952年间,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的混乱局面,致使我省财力严重不足。1950年到1952年,全省财政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比1949年增长了20.6倍。1979年至1993年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省财政收入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1993年,全省财政收入达到72.4亿元,年均增长12.3%。1994年至今,我省财政实现高速发展。2006年,我省财政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财政支出方面:1949年,全省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卫生和行政管理三方面。1958年至1960年间,全省财政用于基本建设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60.8%。1961年至1965年,财政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支出缩减到总支出的27.2%;其中,用于社会文教、卫生方面的支出占到总支出的28.6%。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倾斜,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支出逐年大幅增长。2008年,全省财政支出1313亿元,用于民生的支出就高达823亿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1949年,山西的财政收入848万元,支出799万元,到2008年,全省财政收入完成1518亿元,支出1313亿元。60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真实反映了我省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