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学农省长在2008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省人民承诺,今年继续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为人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并将节能减排作为“四大攻坚”项目之一。“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点改造工程;探索创新节能减排的思路和机制、强化责任考核;深化造林绿化工程、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如何破解山西的环境难题,记者近日采访了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近年来我省的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请您谈谈当前我省的环境状况。 tujian.org
刘向东:山西环境由于产业结构和历史等原因,污染严重,不堪重负,已成为影响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山西的环境质量已成为焦点,环境问题已成为热点,环境治理已成为难点,这就是我省的环境现状。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推进蓝天碧水和污染减排工程为重点,强化责任推动政府履职,严格执法实施环保攻坚,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环保工作任务,全省环保呈现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河流污染治理显现效果,减排指标可望完成,固危废处理迈开步伐,全省环境状况恶化局面出现拐点”的良好局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关键年,我省将采取什么措施来确保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向东:山西是能源大省同时也是污染排放大省,煤炭、化工、焦炭、建材、冶金、电力6大产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比重为97.4%,强化节能减排是对山西的重要考验。今年,全省环保工作的总体目标是:11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天数稳定在3000天以上,长治市、晋城市建成区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余9个重点城市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15个县市主城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得到保障;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5%,三年总减排14%,提前实现“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化学需氧量下降3.6%,三年总减排9.62%。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确定了七大主攻方向:提前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完成化学需氧量年度减排指标;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坚决完成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任务,实现工业企业全面达标;加强环境统计、监测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科学统计、量化考核、数字环保”的目标;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控制扬尘污染,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落实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完成我省污染治理任务。 tujian.org
记者:节能减排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性约束指标,是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立下的军令状,更是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节能减排任务完成的好坏,事关山西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事关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现在我省的目标已经确定,您认为应该如何去落实?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向东:我们将在六个方面下大力气:一是推进重点区域污染治理。以介休、尧都、古交、清徐、潞城、襄垣、翼城、襄汾、闻喜、交城、文水等焦化、冶金、化工等集中区域为重点,对全省43个工业园区、10个经济开发区、13个工业集中区进行整治,巩固大运高速公路清洁通道建设成果,将清洁通道建设拓展到全省所有的高速公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是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强化汾河流域治理,让汾河休养生息,重新焕发母亲河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汾河流域建设项目规划,统筹安排项目总体布局,干流和一级支流控制范围内一律停止审批和建设排放含氮、磷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新建项目,全线严禁新建焦化、化工项目,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焦化、化工企业,一律予以关停取缔。积极推进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治理,全面落实国家环保总局与省政府签订的水污染物总量减排责任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是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是我省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要突出抓好污染物排放总量占全省80%以上的煤炭、电力、焦化、冶金、化工、建材六大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煤矸石、焦炉煤气、煤层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是推进生态省建设试点。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试点工程,编制完成《山西省生态省建设试点规划纲要》,通过1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发达的生态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繁荣的生态文化、和谐的生态社会”的奋斗目标。 tujian.org
五是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重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体化,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禁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0个、生态文明村100个,创建国家级生态村10个。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六是推进公共环境监管。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加强公共环境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和处置各类环境污染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已经进入了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渠道,环保事业迎来了空前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在“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战役中,我们要严格执法、依法监管到位,优化治污环境,落实责任、实行考核问责,转变作风、树立环保新形象,全面推进环保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努力改善我省环境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蓝天碧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阎俊仙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