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街道上设置“亲民停车架”,让市民停车方便顺利;配备“停车协管员”,让非机动车停放也有专业化管理;停放点设置“化整为零”,即使市区最繁华路段也有自行车栖身之所……日前,记者分三路实地走访发现,有关部门在非机动车停放管理上动足脑筋,想尽办法,一系列“新点子”不仅方便了市民停车,也悄然改善了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痼疾,保证了城市的有序整洁。
亲民停车架,“罗汉阵”不见了
杨浦区鞍山路现场报道
走在鞍山路商业街上,道路两边的非机动车虽然数量众多,但摆放整齐,井然有序。仔细一看,原来是安在地上的弧形停车架默默“维持”着秩序。四平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2月起,街道对辖区内18条道路逐步进行改造,从国外借鉴来的非机动车停车架一经安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乱停车的现象,更成为“人文社区”的靓丽一景,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据介绍,街道根据道路特点,因地制宜,安装了两种不同造型的非机动车停车架。在人行道宽阔、绿化少的马路旁安设的是花架式停车架,木质的半圆形花架上种植了常春藤等绿色植物,垂落的藤蔓柔和了铁架生硬的棱角,让停车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兼具美化功能。而在人行道狭窄的马路旁,色彩缤纷的弹簧式停车架小巧灵动,由实心钢管回旋而成的架身高度适宜、安全牢固。
“我很喜欢这样的停车架。”正在花架式停车架下停车的裘老伯是附近的居民,他说,“这架子不仅整洁,而且美观,现在我再也不用为没地方停车而烦恼了。”路边商店的店主尹阿姨告诉记者,以前居民的非机动车想停就停,横七竖八,杂乱无章,把原本就狭小的人行道堵了个水泄不通。自从有了这弹簧似的圆弧形停车架,人行道通畅了,门前整洁了,来往的人多了,也给自家小店带来了人气。
硬件上的亲民,让原本无序的商业街面变得有序,环境改善了,各家门店的店主也愿意出来,对于乱停车的市民说不,“前不久,鞍山路商业街的店主们签字承诺,要做环境整洁‘监护人’,遇到市民有乱停车的现象,会主动上前提醒。”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硬件促软件提升,最终带来多赢。
“见缝插针”,挤出停放点
静安区武宁南路、武定西路现场报道
周末上午,武宁南路241号区就业促进中心正在举行一场招聘会,许多市民骑车前往。记者在现场看到,100多辆自行车整齐地停放在中心门口人行道白线处,不一会儿,靠近中心门口的停车点被占满,陆续而来的市民把车推到人行道外侧的“备用停车点”,一名腿脚不便者推着轮椅前往,则熟门熟路地把轮椅停放在正方形的“专用区域”,丝毫未出现乱象。
区域面积只有7.6平方公里的静安区,商务楼宇、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窗口集中,不少居民和白领习惯于骑自行车外出办事。静安区有关部门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见缝插针设置停车点,杜绝乱停放现象。在与武宁南路交叉的武定西路上,两边人行道都很狭窄,一侧人行道只有一米来宽,根本没处停车,只见一名小店店主不时提醒市民把车停到对面马路。附近居民说:“地方是小了点,但停车位的数量基本能满足需求。”
专业队伍,齐抓共管促有序
卢湾区复兴公园、4号线鲁班路站现场报道
复兴公园门口两边,整齐的排列着两排长长的非机动车,所有的非机动车按照统一的方向停放在规定的白线范围内。周围还竖着醒目的标识牌,提醒大家如何规范停放自行车。一位身穿蓝色制服的非机动车停放协管员正在将周围几辆乱停放的自行车搬到白线之内。
“停车协管员”是非机动车停放的一大创新。复兴公园门口的停车协管员告诉记者,他今年4月上岗,专管非机动车停放:“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乱停乱放的车辆整齐停放到白线内,向大家宣传文明停车。”这时一名中年妇女把车停在白线之外,协管员立即上前协助将车放好,并告诉她要规范停车。
记者在4号线鲁班路站出口处看到,两排非机动车停车架非常引人注目。停车协管员毛阿姨告诉记者,“今年2月,这里安装起了自行车停放架,协管员接受了统一培训,要求按照一点一线一向,排放自行车。”
而这样的停车点卢湾区就有138个,其中80个是免费站点,南北高架附近还设置了1000米的停车架。解决非机动车无处停放的难题后,管理上又下一番苦功:所有站点全部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工作制服、统一划线标准、统一标示。各街道设立街道管理员,负责对街道内的停车协管员进行不定期考察,考察结果将与协管员的工资奖金挂钩。在此基础上,卢湾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交警、部分交通协管员及部分停车协管员还组成了联合执法队,负责对废弃、无主自行车进行收缴处理,对乱停车的居民进行劝导和提示。
据了解,下一阶段卢湾区还将增加30个非机动车停放点,有关部门还将在10个乱停放现象严重的地点招募志愿者,各方力量互相补充,齐抓共管。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