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阳日报讯(记者马驰)4月21日,记者从沈阳市中小企业局获悉,尽管今年以来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但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仍高于全市水平,占全市份额又有了新的提升,贡献率增大,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一季度,沈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581.2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152.4亿元,同比增长27.3%,完成增加值311.9亿元,同比增长25.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4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税收总收入83.4亿元,同比增长0.9%;实现地方税收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61亿元,同比增长35.7%。
一季度沈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指标进一步提升。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非公有制经济一季度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6%、18.8%、35.7%和0.9%,分别超过全市平均增幅2、0.8、8.1和2.2个百分点。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份额同期创新高。非公有制经济一季度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总收入占全市份额分别为63.1%、89.5%、72%和76.3%,同比分别提高0.4、0.5、4.2和2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随着招商项目的竣工投产,一季度新增规模企业101户;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一季度总产值、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为27.3%和25.2%,高于全市增幅5.5和5.4个百分点;占全市的份额分别为71.8%和73.7%,创历史同期新高,比上年同期提高5和4.7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9.2%和88.6%。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今年按市政府的工作要求,项目开工建设较往年明显提前,目前已经出现项目建设的热潮。截至3月底,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338个;引进实际到位内资111.8亿元。全市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新开工建设项目45个,实际到位资金7.9亿元。新上投资超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4个,实际到位资金1.7亿元。
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加快。一是对全市产业集群进行规划调整,新增了新民石油与精细化工、辽中石化、辽中铸造、康平机械加工等4个市级管理的产业集群,使市级管理的产业集群达到35个,集群规模进一步壮大。二是规划今年超百亿产出的集群力争达到10个,比上年增加沈北光电信息和康平塑编产业集群;原有的8个超百亿产出的产业集群运行平稳,态势良好。三是全市产业集群目前共有签约项目92个,签约额为407.7亿元,其中投资30亿元的高性能碳纤维、投资15亿元的中兴通讯产业基地、投资3亿元的三九医药头孢原料药等一大批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分别在康平、沈北新区和新民市落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