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曾维: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实现全年保增长目标
2009-04-30
  沈阳日报讯(记者刘妮)4月1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曾维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听取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汇报,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全市经济工作。曾维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保增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势头,确保实现全年保增长目标。市长李英杰、市政协主席刘雅琴出席会议。省委巡视组领导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年初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和谐、抓党建”三项重点工作,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积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呈现出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的显著特点。首季“开门红”,更加坚定了全市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持之以恒地落实沈阳市保增长的重大举措,就一定能够战胜危机,实现全年目标。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密切跟踪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充分做好应对更加严峻挑战的思想准备,认真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化危为机,逆势而上,确保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保增长任务提供重要保证。   会议对下一步全市经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全力以赴保企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竭尽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二要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跟踪和调度,切实解决制约项目开工建设的限高、资金、用地指标、拆迁等瓶颈问题,切实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三要进一步加快重点空间建设,抓好空间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投入,确保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满足项目建设和生产发展需要,尽快把空间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四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加快培育、引进、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五要创新方式、明确重点、注重实效,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瞄准重点国家和地区,以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央所属大型企业为主攻方向,努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高端项目,并切实搞好招商后续服务工作,确保已经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六要继续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七要进一步活跃房地产市场,制定出台补充性政策措施,提高新建住宅小区配套水平,加大城市旧房拆迁力度,确保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八要全力保持县域经济发展强势,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经济区建设,抓好春耕生产,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九要继续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在坚持保企业、保增长前提下,加大税费征管力度,深入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行政经费支出“零增长”。十要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抓好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认真落实20件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对保增长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保增长工作责任制,细化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当前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两不误、两促进”,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