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己丑清明祭”追思156位捐遗者
2009-04-30
  “他们没有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3月29日上午,在中国医科大学院内,沈阳市红十字会、沈阳捐献遗体志愿者办公室联合举行了隆重肃穆的“己丑清明祭”,沈阳市近千名捐遗志愿者和已实现捐遗者的亲属,低头向156名捐遗先行者默哀,并表达了希望有个固定场所祭祀捐遗者的意愿。   最年轻的捐遗者   白色的挽联,黑色的袖纱,黄色的菊花,将中国医科大学捐献遗体祭拜堂装点得庄严肃穆。祭拜堂周围的挽联上写着:“捐献遗体,虽死犹生;笑对人生,品格高尚;破解迷信,移风易俗。”   在一名叫“何晶”的黑白遗像前,一名妇女几次哭昏过去。她是何晶的母亲,叫幺淑贤,今年55岁,她一遍遍地擦拭着女儿生前的照片,照片上的花季女孩脸上绽放着阳光般的笑容。记者了解到,女孩“走”时年仅24岁,她是目前沈阳市已捐献遗体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捐遗夫妇成榜样   “有一对夫妇,他们相继在身后‘捐遗’成功!”市红十字会捐遗工作部的王玉琦主任告诉记者,一位叫曹震翼的78岁捐遗老人,他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二等甲级伤残军人。曹震翼的老伴赵书兰于2003年去世,并将遗体捐献给了中国医科大学作研究。两年后,曹震翼也做了同样的选择,他们创沈阳市“捐遗”夫妻首例。   在现场,一些夫妻也询问了“捐遗”的相关事项。65岁的赵士义阿姨告诉记者,“我眼不花、耳不背,这些器官捐了肯定对别人有帮助,对医学教学也能有好处。这样做我们的生命也延续了!”赵阿姨和老伴都领了遗体捐献表,下一步将等待公证。   企盼固定祭祀场所   “贵报报道真是道出了我们捐遗者亲属的心声!”杜异巾女士对记者说,晚报报道见报后,她和家人都很激动。中国医科大学接受遗体办公室张主任介绍,“清明祭”已举办了四届。场所分别选在学校礼堂、阶梯教室等,百余位捐遗者的名字都一一写在一大张白布上,再悬挂在墙上。而捐遗者的遗照等,都由亲属们随身携带,举行完活动后再带走,较比捐遗者的无私贡献,这样的祭祀方式确实太简陋了。   沈阳市红十字会捐遗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自2004年以来,红十字会一直在为捐遗者亲属开辟固定的祭祀场所努力,但由于经费等问题迟迟没敲定下来。不过,今年此项工作正在积极展开,应该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当日,辽宁省红十字会捐遗俱乐部相关负责人找到记者,盛赞本报相关报道,并透露,今年沈阳、阜新两地将在指定地点开辟全省捐遗者亲属祭祀场所。   本报高级记者 唐葵阳   见习记者 左 微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