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捐献遗体是高尚行为,未料清明将至带来新问题——
亲属去哪儿祭奠“捐遗者”?
“眼看清明节就要到了,我们想祭奠捐献遗体的先人,到哪里去呢?”3月27日,记者接到一位市民的求助电话,遂采访了沈阳市红十字会志愿捐遗工作部捐献遗体办公室等部门,了解到目前捐献遗体者家属们的无奈。
疑惑:到哪里祭奠先人?
这位市民称,他的父亲已于去年5月去世,生前立下遗嘱并签下公证,去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捐献遗体那天,相关部门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我们家属都非常欣慰与感动。”他说,一转眼,清明节将至,眼看着周围的人们都纷纷去墓园祭奠先人,他们一家人却不知该去哪里祭奠!
无独有偶。27日,记者接到一封落款为“79岁欲身后捐遗人:脱秀岩”的信,信中老人称,“辽宁省海葬纪念园”清明将开园,而沈阳市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建立一个“志愿捐献遗体者陵园”,至今毫无消息。难道为国家捐献遗体的人,就不能有一个供亲人祭祀的场所吗?
数字:近千人准备“捐遗”
据沈阳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王玉琦介绍,无偿捐献遗体的先行者,他们为祖国医学事业,为拯救民众身心健康而献身,可以算是无名英雄。截至目前,沈阳市已实现捐遗者逾100人,已经公证登记的近千人。
他说,自愿捐献遗体及器官,是造福社会的崇高行为,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体现,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更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
为祭奠无偿奉献捐遗体的先行者,沈阳市红十字会志愿捐遗工作部与中国医科大学遗体接收工作部等多个单位,共同举办过三届祭奠活动,今年3月29日将举行第四届祭奠活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沈阳市目前尚未有专门供“捐遗者”亲人祭奠的场所。
他山之石:上海建纪念墙等
“我去过上海等大城市,目睹过那里的‘遗体捐献纪念碑’等!”王玉琦说,“上海遗体捐献纪念碑”由一大块近2米高的透明玻璃构成,两侧的人体雕像寓意“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一朵朵菊花用透明胶粘贴在纪念碑上,以示纪念。在它旁边的4块花岗岩上密密麻麻地刻着3000多位遗体捐献者的名单,鲜花点缀四周,寄托对这些特殊逝者的哀思。
据悉,上海一处墓园建成了“遗体捐献者纪念墙”,每年3月1日前,先一年捐献者的名字都会刻到墙上,每年清明前夕,上海市红十字会会组织捐献遗体志愿者家属前往祭扫。
那么,他山之石是否可以给沈阳以启示呢?
沈阳晚报高级记者 唐葵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