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该怎样设计?本报记者采访资深专家——
沈城油价涨跌无常是竞争结果
沈生摄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定,沈阳地区成品油零售价格从3月25日零时起上调,但实际上,涨价仅12小时后,沈阳中石化、中石油、民营和合资加油站又都陆续不等程度地将油价微降。有关部门按照什么样的规律发出涨价或降价的信号?沈阳未来油价走势如何?3月27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内资深专家。
油价或将20天一变
记者了解到,对于此前模糊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给出了明确说法,根据新的价格形成办法,国际油价连续20天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会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以使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关明坤告诉记者,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之时,发改委上调国内油价,符合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预期。而市民们质疑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主要是由于成品油定价机制不透明造成的。随着发改委披露了相关细节,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将逐渐走向透明化。
关明坤认为,从国情来看,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际彻底接轨尚需时日。而目前,国际成品油市场的定价权只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中国尚发挥不到绝对作用,如果贸然与国际市场彻底接轨的话,还会产生一定反作用。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无论从涨跌幅度还是时间来看,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都比较科学。按照新机制,如果国际油价在一定时期内频繁调整,那国内油价也将调整频繁,每一位车主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油价涨跌应由竞争决定
对于沈阳加油站出现的不同油价,韩晓平认为是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后,市场竞争加剧的表现。韩晓平表示,以发改委为主导的政府定价不应成为油价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市场定价才应成为主体,而政府最应该做的便是让更多的油企参与市场的良性竞争。韩晓平认为,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在最高限价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市场竞争,并逐渐改变中石油、中石化的长期垄断格局,否则调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引发反效果。
韩晓平认为,实际上两大巨头目前是一个非常尴尬的状态,所以已经在不得不进行降价促销了,如果你再给它涨价,那么库存压力就可能更大,它们只好在这种库存压力的逼迫下进一步降低油价。而沈阳就已经发生了这样的问题,尽管你这边在涨价,但它转身就把价格降了下去。在沈阳最典型的就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结果最后民营和合资加油站也不得不跟进,有的为了增量甚至卖得比两大石油巨头还低,所以沈阳的油价应该说是个比较低的价格。
沈阳晚报记者 白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