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设计”勾勒铁西“微笑曲线” |
2009-04-30 |
|
——铁西装备制造业“危”中求“机”报告(上)
沈阳日报主任记者 傅淞岩
编者按 在金融危机冲击世界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铁西装备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打造、国内外市场开发取得突破。今年一季度,铁西区预计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同比增长69.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5亿元,同比增长34.4%。
刚刚完成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任务的铁西,为打造世界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的10年规划精彩破题:数控机床等9大主导产业逆势扩张,公共制造等5个公共服务平台、20个基础产业集群全面铺开,世界500强等企业接连落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正在融入国家战略。
铁西装备制造业历史性地升级世界级;“沈阳制造”正向品牌化、服务化的“沈阳设计”飞跃。从今天起,本报陆续刊登《铁西装备制造业“危”中求“机”报告》,敬请关注。
一次特殊的沈阳旅行,改变了北京大学学生林超的命运。
3月16日,他参加了沈阳远大企业集团专门为名牌大学学生组织的“远大一日游”后,开心地笑了:“我与远大签订了协议,每个月能有相当于5000元的收入。”远大集团销售收入年增速达到50%,在130多个国家有业务。一直想出国工作的林超说,远大集团与世界的联系更紧一些。
一次特殊的铁西之旅后,瑞典依尔通公司负责人格茨终于满意地笑了。依尔通公司是欧洲发展最快、技术最顶尖的变频器制造商。几年以来,格茨走遍欧美大陆,以市场潜力、技术研发等等苛刻条件,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在远大集团找到“终点”。
国际装备制造业有个“微笑曲线”理论,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间与附加值存在一个“U”型关系,就像一张笑脸。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高闯说,“笑脸”中,加工制造环节位于曲线的中部底端,利润最薄。左右两端则是自主产权、品牌网络,其利润远远比制造环节多。
如果说“沈阳制造”标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成功,那么向“沈阳设计”的升级,将标志着铁西装备制造业进入崭新阶段,逐渐成为与世界级产品一争高下的品牌。国际金融危机带着“寒潮”席卷而来,铁西则带着灿烂的“微笑”走向世界。
“抄底”世界技术 打造“沈阳设计”
一叶知秋。格茨先生的选择,可以触碰到世界装备制造业的“温度”。“依尔通公司的变频器相当于电梯的‘大脑’,这个世界公认的高技术产品,一向是欧洲向中国出口的‘敏感产品’。”3月27日,远大集团博林特电梯公司总经理侯连君介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放弃部分稀缺要素的垄断已成为一些跨国公司明智选择,这就给沈阳装备制造业跃入价值链的中高端带来了契机。
“国际金融危机中,许多跨国企业会遇到资金的两难境地。”沈阳市经委相关负责人说,有限的资金如果用于生产,会赢得今天;但投入科研的资金就会缺乏,输了明天。不过,铁西显然是世界性“两难境地”的一个例外。
“99度加1度”的火候,是对政府向企业“加温”的关键。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省、市、区等各级部门筹款95%,企业只需拿5%的资本,便可以“抄底”国外开发团队。今年,远大集团投资1260万瑞士法郎,洽谈收购瑞士旭密林建筑设计研发有限公司,由150人的中外团队组成的欧洲技术中心将“鸟瞰”欧洲,树起远大的世界顶级知名品牌的同时,将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
群英荟萃,俊彩星驰。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内的“沈阳设计”,正与欧美的“外脑”激情碰撞——在法国里昂NFM公司里,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设计师与法国设计师联手实验新的盾构机,法语成为北方重工集团一些高级工程师的“第二语言”;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里,来自克罗地亚康佳的6位专家,与瑞士ABB公司8位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与中国工程师一同绘制出中国首台660千伏变压器的图纸。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我们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笑到最后’的关键。”市委常委、铁西区区委书记李继安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铁西区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正在打造公共研发平台——铁西工业开发研发中心。该中心将以世界级的研发与并购为己任,逐渐引进世界先进技术、高端人才。“今年将力争收购3-5户国外科技型企业、5个左右的国外研发团队。”
布局世界市场 赢来订单“春天”
“经历了几十年的‘傻大黑粗’,沈阳机床今天走到了工业‘艺术时代’。”3月27日,负责“飞阳”项目的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建生自豪地说。当“飞阳”数控系统嵌入到机床四轴、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时,沈阳机床,乃至整个中国机床产品实现了多年积淀以后的“化蛹成蝶”。“飞阳”的成蝶之路,经历了3个世界级研究机构铺就的“温床”,产品由世界顶尖公司——意大利菲迪亚设计公司与沈阳机床集团的上海研发平台合作研发,由北京润富堂环境设计公司设计外观。
“飞阳”不仅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据传送功能,更重要的是,首先设计了时尚、新潮的外观,再设计产品内容。这种“美观先行”的自信,不仅意味着更品牌化的“沈阳设计”,更意味着“飞阳”开始全方位挑战世界机床巨擘。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已成为北方重工人最欣赏的诗句。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冬”肆虐之际,该公司暂缓停建合同高达10亿多元。但北方重工致力于打造生产盾构机、球团成套项目等极具市场前景的核心技术,迎来了“春天”。北方重工集团负责人介绍,“核心技术的突破,我们不仅选择最尖端的,更要选择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目前,该企业已经拥有了35台盾构机订货合同,成为中国生产盾构机企业的老大,还将触角延伸到南美、中东、东南亚等26个国家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市场。
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凭借百年的工业文脉、30年改革开放以及浴火重生的经验,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敏锐地寻觅到了再次成长的重大机遇。截至目前,远大集团的品牌赢得了中东高端市场,已有全年订货合同95亿元;特变电工沈变集团落子加拿大、美国“棋局”,目前已得到订单45亿元;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超导温泰克公司携手进军风电市场,目前订单为35亿元。
剪得春光入卷来。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正以国际工程、国家大型工程的重大项目为依托,以自主研发技术为核心动力,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到2012年,沈阳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24%,其中高新技术产值占到一半。
冲破国外垄断 定格“铁西式微笑”
“中国首台核泵安稳运行的声音,是我们度过了4个月不眠之夜后的‘安眠曲’。”3月27日,沈鼓集团56岁的老工人林晓忠,回忆着百万千瓦核II级泵样机诞生的过程。作为中国惟一的核泵生产企业,沈鼓集团将20多个班组的“一把手”集中起来,24小时吃住在一起埋头攻关,整个产品的图纸材料能把人“埋”起来,一颗小螺丝钉都留下几百页的材料,
“核泵项目,只有铁西的沈鼓集团才能够完成。”国家发改委一位负责人的话意味深长。沈鼓、沈泵和沈气是三家老牌国有企业重组,构成了沈鼓集团厚积薄发的科研能力,打造出保质达60年的“核心脏”。沈鼓集团不仅冲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更形成了“中国价格”。这位负责人说,“沈鼓已经直接产生16亿美元的效益。沈鼓的价格冲击,能使我国每年节省外汇2亿美元。”
去年以来,铁西企业不断冲破国际垄断:特变电工沈变集团研制的世界首台100万伏特高压变压器,已经安装在世界第一条电力“高速路”上;沈鼓集团100万吨乙烯压缩机已制造完成并试车成功;北方重工集团研制生产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电站磨煤机已在火电厂中运行……
春风化雨。今年2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振兴装备制造业规划、沈阳市政府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推动着“沈阳设计”的成熟。特变电工沈变集团关于世界最大容量750KV变压器的核心设计图纸多达1000多页;沈鼓集团100万吨乙烯压缩机的设计书多达数万页;远大集团安装日本COCOON大厦的设计安装图纸多达10万页……铁西的装备制造业,正往“国际品牌”过渡。一页页“沈阳设计”图纸的厚度,代表了“沈阳设计”的沉积厚度,更勾勒出独具魅力的“铁西式微笑”。
铁西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实验室,正与国家“神经中枢”——科技部、发改委等部门实现技术、信息共享。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在铁西已有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今年力争建成北方交通、三一重装、新东北电气等企业的技术中心,北方重工隧道工程机械实验室力争晋升为“国家级”。到2012年,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的世界级企业将达到10个,世界级产品将达到50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