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思念在绿色中延续 “生态葬”渐被沈阳市民接受 |
2009-04-30 |
|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 张曦尧)没有漫天飞舞的纸灰,没有满山萦绕的烟雾,也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随着清明节的临近,不少市民纷纷来到棋盘山开发区的生态墓区,站在草地上、绿树前,向亲人们默默寄托哀思。
植一棵树,寄托一份哀思
走进沈阳棋盘山开发区生态墓区,一排排的青松树下,是占地极小的墓穴。山水寄情思,何必纸与火。沈阳市民王女士说:“树葬这种方式比较时尚,且更经济实惠。这当然比冒着黑烟、带来污染的纸灰更有意义。而且树木是有生命的,树木生命的延续可以表达对已故亲友的爱与思念。”
所谓生态葬法,就是既能体现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意愿,又不影响生态环境的一种较为先进丧葬方法。“与传统的墓地相比,生态墓地只是面积上和外观上有变化,比较符合‘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更容易被人接受!”市民王女士说。
“生态葬”逐渐被市民接受
面对生态环保的新殡葬方式日益受到市民关注。“清明节祭祀先人是我国的传统,也需要引导百姓文明祭祀。”沈阳市文明办活动指导处处长刘庚杰说。清明节的民俗文化绝不只是“上坟烧纸”。推行占地面积少、更环保的“生态葬”如今是势在必行。以后的殡葬占地更少,更统一、规范、整齐,那样能让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从历史来看,清明节是一个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的活动。清明节的民俗文化绝不只是“上坟烧纸”。时代在变,扫墓的方式应当更文明、更符合时代要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