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于忧患和积极迎难而上,让偏居于一隅的葫芦岛市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练就了一身科学战胜危机的硬功夫:在把就业列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来调控,确保民生和谐稳定的同时,强力接轨搭载高新科技绿色经济快车,使老矿区迎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春天。
据统计,该区在近两年来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居民收入平均实现了37%以上增幅的基础上,今年前两个月,这个国家新批准的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城市的社会消费零售额同比增长14%,在经济“寒风”中绽放出喜人的“迎春花”。
诞生于重重矛盾危机中的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时刻把民生放在首位,在做好各类社会保障工作的同时,一直把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仅有5万人口的该区,前年初失业人员达1.6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因此,他们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就业优先”经济,企业享受投资政策的优惠程度与安置就业相关联。
该区今年即将开工建设的6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预计将新增就业4000多人。他们全力“孵化”中小民营企业,在全市率先成立创业担保、小额贷款公司,搭建资金、人才、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平台,使该区中小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到100多户,近万人从业。加速城市化,今年底该区将累计有3.9万人告别棚户区住上楼房,新兴秀美山城安置了2000多人投身服务业。他们还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开办缝纫、机加等各类培训班近百期,去年组织劳务输出2100人,帮助逾千人实现自谋职业。尽管资源不再,生态环境遗留难题也颇多,高新科技却“点废成金”,帮助山坳里的杨家杖子驶上了转型发展快车道。他们已经连续承办了3届科技兴区暨全国冶金、材料、化工科技学术交流年会,在为自身拿来上百个科技储备项目的同时,还为开发区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国内38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近400位专家成为这里的专业技术支持“外脑”,全市唯一的省级博士后活动基地在此应运而生,招商引资也因此成功率大增,实现良性循环,近两年来累计引进域内外资金逾50亿元。今年将试车生产钼酸氨、钼丝等钼深加工产品的剑石钼业招商项目,将拉长钼产业链条,提升钼产业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再造10个杨家杖子现在的经济规模,重现钼都风采。该区目前正在实施的26个利用废弃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项目,也将为杨家杖子托举起以采选、冶金与材料、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和生态旅游为主的6大接续替代产业集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