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海百名干部进驻企业当“保姆” |
2009-04-30 |
|
投资15亿元的辽海风电项目加快进程,全国最大的百万吨造纸企业二期工程开始启动,全国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锦州光和密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满负荷运营……以大项目建设持续升温、大产业发展提档升位、大园区贡献稳步递增为标志,凌海市百名领导干部与企业结对包扶,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地税收入实现9101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28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1.5%和24.4%。
凌海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早对全市各类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针对销售、技改、创新等五大方面30多个实际问题,组织百余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了“入企解难促发展”活动。市委专门下发文件,召开动员大会,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因企制宜,对162户重点企业分别落实了帮扶方案、措施,纳入领导干部重点工作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将包乡镇、包企业、包税收等“七包”责任制分解落实到人头上,并推行了“调查研究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典型培植在一线、成效检验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市级四个班子领导干部坚持用1/3以上工作时间进企业现场办公,跑市场,广招商。他们帮助金纸公司、鑫华硅业公司等财源型、成长型企业,解决了办理项目手续、生产经营、资金短缺、外部环境等难题40多件。
凌海市直机关和乡镇领导干部还按照“帮思想、树信心,帮谋划、抢机遇,帮政策、增活力,帮管理、增效益,帮协调、解难题”的“五帮”要求,分赴所包扶的企业履行“政策宣讲员、市场推销员、企业信贷员、驻企服务员”等“六大员”职责。市工商局的干部还把办公室“搬”到第一线,帮助益民热力公司提前解决了验资、筹资等难题。领导干部沉下去,企业效益升上来。通过市领导包扶,锦州新华龙实业集团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上实现了“三级跳”。目前,企业正向全国第一大钼铁冶炼加工企业阔步迈进。到2月末,企业全年的销售合同已经签满,实现销售收入两亿多元,销量比上年增加2000吨。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凌海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1.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7%和46.9%;全市新增各类民营企业、公司和个体工商户1309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