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修操心又搭钱 “电视购物”把老两口折腾坏了 |
2009-04-30 |
|
时下,新兴消费方式“电视购物”悄然兴起,但异地商品的售后无法跟进成了一个大问题。家住皇姑区白山东路的70岁老人曾桂清和老伴就遭遇这么一件闹心事儿,他们从电视购物买的一款治疗仪没几天就坏了,如今邮寄、维修已花了一个多月时间。
老两口电视购物
曾桂清老人说,2008年12月,她和老伴在一家外地电视台看到“电视购物”节目正在推销一款治疗糖尿病的仪器,价格是2800元一台,老两口立即拨通了销售热线电话。电话那边记录下老人的地址后,不到3天就将仪器送货上门。
可没用两天,两位老人发现该仪器经常出现“死机”故障,他们多次拨通维修电话,工作人员用电话“指挥”老人调节机器,但故障仍未消除。
当老人提出退机器时,得到的回答却是,他们购买时间已超出七天退货期限。对方只答应为其维修,但要邮寄到北京,去程邮寄费用由老人自己承担。
维修操心又搭钱
1月13日,老人将仪器邮寄到北京。曾桂清老人说:“我们这钱花得可别提多闹心了,我们去邮局,人家说怕损坏不给邮,必须回家自己做一个大箱子,光邮寄环节就把我们俩折腾惨了。”
买货时3天就送到了,可维修过程却漫漫无期,二老一等就是40多天。收到机器后,两人发现故障仍然存在,于是又把机器邮了回去。由于机器保修期只有半年,可二老光是邮寄、维修的时间就耽误了近两个月,拨往北京的电话费就更无法计算了。老人无奈地说:“我们已经不相信这仪器的质量了。”
随后,记者按照老人提供的厂家电话号码拨去,对方称,他们的厂家在北京,在沈阳没有维修点,所以只能通过这种邮寄方式维修。
“电视购物”需冷静
针对此事,记者咨询了市消协,消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桂清老人的遭遇的确很麻烦,很多电视购物属于异地购物,根据谁经销谁负责的原则,消费者售后要去找经销者。由于经销者在异地,消费者找起来肯定比较困难,而且经销者在经销给异地消费者以后,他的售后服务也很难跟进,像包退包换包修,有时候虽然承诺了,但是行动上却无法做到。
消协提醒说,消费者购买电视购物产品时必须头脑冷静,如果是同一地区,应要求到其销售网点当面交易;异地交易时,消费者最好约定货到付款,货到时务必先验货,如果送货员要求付款交货,那么消费者有权拒付。消费者在交易前,应尽可能获悉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如公司名称、经营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并保留相关凭证,以保证发生相关法律纠纷时能够得到救济。
本报记者 徐微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