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感受“春风服务” 211路上有个“雷锋”司机 |
2009-04-30 |
|
孟繁军,沈阳通利公共交通有限公司211路0001号车驾驶员。2008年沈阳市首批市民满意的公交车驾驶员、2009年辽宁省“雷锋奖章”获得者。
这位再普通不过的公交车司机获得了“雷锋奖章”,凭啥呢?
3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211路在大北门的终点站,搭乘这位司机驾驶的公交车,体会到了春风一样的服务。
体验行动
遭遇责难
“雷锋”司机
遭遇责难
10时20分,0001号车平稳驶进终点站。记者随人流上车,车内广播正在播送着孟繁军播报的迎客词儿。
“大家上午好,我是本车的驾驶员,我一定聚精会神的开好车,为大家服务好。本线路行驶17.5公里,29分钟,有爱心报纸提供给大家,今天报的有雪,我的车上还有爱心雨伞提供给大家,方便大家出行。”
孟繁军的车果然不一般。不仅迎客词儿亲切生动,而且车内装饰也像家一样的温暖。爱心包中装着创可贴、针线包。驾驶员后面档板上挂着雨伞及当天的报纸,每个座椅子上都垫着爱心坐垫。
“这个司机真好!”、“这辆车不一般!”……大家边往里走边议论。这时,孟繁军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单腿跪在机箱上,把手伸向了一位上车不便的老大爷,同时对一位40岁的男同志说,“您能给让个座吗?”
“你好心过头了,让什么座?”这位男士气呼呼地说。这时,一位女士从座位上站起来,边给老大爷让座儿,边劝男乘客不要发火。
孟繁军并没有在意,继续为大家服务。
车行驶到枫合万家车站的时候,上来了一位妇女抱着一个不满1岁的孩子。“谁给这位抱孩子的妇女让个座?”当这位妇女坐到座位时,感慨地说:“这个司机真不错,以后等我孩子长大了,我也要叫他主动让座。”
乘车有感
放大效应
“小事”产生
放大效应
一句句的问候,一段段的温情,不知不觉中车驶到了终点……
孟繁军的感染力不仅在车厢内,在他所在的车队,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一个年轻人在下车前向他要了电话号码,发来了一条短信:“‘谁给这个大爷让个座?’这是一位相貌平平的公交司机的话,单以声音来说不好听,可就是这沙哑的声音,给老人带来了方便。每个人都要经历由矫健迈向衰老的过程,受到您的心灵启蒙,我想会有更多的人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
的确,孟繁军的做法得到大家的认可。有的老人为了感受他的服务,专门等一个小时坐他的车;有的乘客听到他嗓子哑了,主动送来药品;有的乘客送来交通指南小册子,放到车上让乘客了解沈阳交通;还有许多乘客下车后,索要他的电话,与他交了朋友……
这些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如一粒粒种子,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浓抹着和谐社会的盎然春色。
本报记者 黎先东 通讯员 孙萌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