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坚克难的团队 记沈重盾构机分公司装配一车间 |
2009-04-30 |
|
日前,记者走进沈重盾构机分公司装配一车间,只见一台130米长的盾构机如蛟龙静卧,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组装,钢花四溅。这台盾构机价值1亿多元,一个月后将被运往青海省,在一个引水工程中大显身手。
正是这个装配一车间,从2005年至今,已成功完成35台盾构机组装任务,创造了几十亿元的价值。
“万里长江第一隧”的功臣
“学习盾构机精神,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这是装配一车间的口号,如今已深深地印进每一位员工的心里。
当公司决定引进生产盾构机时,面对这样一个有上万个组件的庞然大物,车间所有员工都感觉压力很大,因为以前从没组装过盾构机。但是,装配一车间是一个勇于攻坚的团队,压力越大,越能激发出他们向前冲的干劲。他们在技术部门指导下、刻苦学习盾构机原理和装配技术,边学边干,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2005年,车间接到了第一个组装任务,给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公路隧道组装盾构机。当时,从法国来的专家向他们投来怀疑的目光,“中国人没干过这么大的工程,很难做得好。”但装配一车间自信地组装起来,组织专家、技术骨干研究图纸,琢磨技术,不断创新,攻克难关,结果,这台大体量的盾构机不但如期高质量交货,而且还改善近50处工艺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武汉长江公路隧道的如期成功通车立下了大功。
“沈阳工人太能干了”
2007年,北方重工并购拥有世界隧道掘进机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德国维尔特控股公司/法国NFM公司。法国的技术人员一开始对中国人的工作能力抱着怀疑的态度。但后来在沈重人取得的成绩面前,都竖起大拇指称赞。
50多岁的法国人赫里斯·安是世界级盾构机装配专家,他来到沈重后,担任技术指导。有一次,装配一车间接到了4台直径11.38米的盾构机组装任务,按照法国人的经验,他要求在3—4个月内完成一台盾构机的组装,但车间员工们提出能在一个月内组装一台盾构机。赫里斯·安很吃惊:“这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事。”后来发生的事让他完全折服了。员工都吃住在新厂区,当时新厂区还没有建成,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只用了27天就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台盾构机的组装,全部四台机器的组装也只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赫里斯·安感慨地说:“沈阳工人太能干了!”
沈重的盾构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备受市场的青睐。由于沈重人的骄人成绩,在沈阳任职两年赫里斯·安被调回国,晋升了职务。
在装配沈阳地铁2号线泥水盾构机时,由于外方没有提供装配方法,造成前盾与碎破机组装不上。车间主任、高级技师曹佰库带领员工,根据多年的装配经验提出一个解决办法,但法国技术人员不同意,并且一气之下回到法国。法方又派来专家,经过多次研究,最终同意了装配一车间提出的解决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既简捷方便,又节省时间,同时也填补了工艺上的空白。
顽强拼搏,吃苦耐劳,挑战自我,勇于创新,奋斗不息,装配一车间就是用这种精神武装起来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2008年,他们组装15台价值12亿元盾构机;2009年他们手中已经握有20台盾构机的订单,价值17.5亿元。本报记者 霍红 通讯员 孙萌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