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前一天代表在忙啥 记者探访辽宁代表团驻地 |
2009-04-30 |
|
3月4日,是全国人代会开幕的前一天。大会开幕前一天,身负百姓重托的全国人大代表们都在忙些啥?当日下午,记者到辽宁代表团驻地内一探究竟。
“记者帮我穿穿,看我的衣服漂亮不”
下午2时,全国人大代表贾常生的房间内传出朗朗的笑声。贾常生代表正在和徐强代表高兴地攀谈着。记者进入房间,目光立即被贾常生代表手中一件漂亮的民族服装所吸引。
“咋样?漂亮不?明天穿着这件衣服走进人民大会堂,老自豪了!”贾常生代表难掩心中的兴奋。作为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自治镇的镇长,贾常生代表着沈北新区两万名锡伯族群众来参加人代会。“去年,我头一次来北京参加人大会,我特意穿了一件锡伯族民族服装,可那件服装偏中式,民族特点不突出。今年,我特意在沈阳中街定做了一件大氅,完全是按照传统的民族服装图谱手工缝制的!”
见记者与自己体格差不多,豪爽的贾常生代表执意让记者穿上大氅,“你穿上试试,我看看好看不?”记者注意到,在这件亮蓝色的大氅上,缝制着兽皮、铜纽扣等装饰。“上面的花纹意思是吉祥如意,也预祝咱大会圆满成功!光衣服好看不行,我还带来了好几份建议,我要是在北京不替咱农民说话,回去怕他们骂我!”贾常生代表说完又豪爽地笑了。
“一天接待十几拨记者”
在代表驻地的门口,最常见的场面就是带着红色代表证的全国人大代表亲自到安保森严的接待处,把拎着相机、采访本、摄像机的记者接进宾馆采访。
在沈的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样,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石英的房间简直成了记者的“流水席”,接待了一拨又一拨。一趟趟地迎来送往,累坏了石英代表,可她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你们的工作也很辛苦,宣传好代表工作也是为两会作贡献!”石英代表的一句话,说得记者心里暖呼呼的。
走出宾馆大门,在接待室里,记者又遇到全国人大代表、沈阳航院北方软件学院院长张桂平正领着两名记者办会客证,准备接进代表驻地。“您辛苦了!”记者跟张桂平代表打招呼,“你们也辛苦!”张桂平代表会心一笑。
“看电视都想着建议内容”
3月4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市残联副理事长孙淑君在房间里埋头整理准备提出的建议。不久前,孙淑君代表因为高血压住院,刚刚痊愈。就在前一天晚上,孙淑君代表在北大读博士的女儿特意来照顾她。孙淑君分配给她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在电脑上把“建议”都整理一遍。
下午,中央电视台10套节目正在播放一档“健康之路”栏目,《现代医学改变聋儿命运》引起孙淑君代表的注意。孙淑君代表的两份建议都与聋哑人有关。她建议开办针对聋人的师范院校或者在现有师范院校增加聋人班的招生,并对聋人教师免考普通话。同时,希望国家对聋人购买助听器给予补贴。
本报记者朱峰北京报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