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阳机床逆势发力,生产形势喜人。 本报记者 万 重 摄
记者 叶 健
观点
■ 我省装备制造业逆势上扬,在关键时刻切实发挥出第一支柱产业的牵动作用。在国务院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的促进下,辽宁装备迸发出更强的创新活力,第一支柱产业调整振兴正欲先拔头筹。
■ 金融危机当前,企业应如何应对成为热门话题。辽宁装备企业的实践表明:创新,是企业抵御危机的一面坚实“盾牌”。
■ 提高创新能力是装备制造业振兴的“基石”,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此次调整振兴过程中,将迎来自主创新能力的又一次跃升。
自装备制造业成长为我省的第一支柱产业已三年有余。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强烈冲击的情况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如何?元月一过,一则喜讯便从沈阳市铁西区传来:今年1月份,区内的沈阳远大、沈阳机床、沈鼓等“百亿级”装备企业逆势发力,完成产值28.3亿元,实现环比增长10.6%。而去年,在全球经济形势骤变的情况下,该区装备制造业产值仍达到103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铁西装备,是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处了解到,2008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94亿元,同比增长22.3%,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7%;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36.9亿元,同比增长30.1%;实现利润281.9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全省工业利润总额的57.5%,力担半壁江山。
装备制造业逆势上扬,在关键时刻切实发挥出我省第一支柱产业的牵动作用。在国务院本月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的促进下,辽宁装备迸发出更强的创新活力,第一支柱产业调整振兴正欲先拔头筹。
创新,抵御危机的“盾牌”
危机当前,企业应如何应对成为热门话题。辽宁装备企业的实践表明:创新,是企业抵御危机的一面坚实“盾牌”。
今年的春节假期,对于瓦轴集团承担新型轴承产品生产任务的员工来说,过得特殊而有意义。从大年初二开始,部分员工就放弃休假,为如期完成客户订单抢时间、抢任务。由于风电系列轴承、高精密机床轴承、特大型精密轴承、替代进口轴承等一批高精尖创新型轴承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订单密集,春节假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瓦轴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内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据了解,1月份,瓦轴集团精密转盘轴承公司共加工精密转盘轴承580余套,不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市场订单,而且创造了该公司月生产的最高纪录,实现了元月生产“开门红”。瓦轴特大型精密轴承分公司节日期间完成重点产品30个品种、150余套,缓解了市场急需。精密轴承分公司加工高精密机床新产品、风机产品、铁路提速机车、客车铁路轴承数千套,以最快速度、在最短时间内将重点产品按时交付用户。
瓦轴集团员工节假日加班加点,不是为了“造势”,而是被市场对新产品的旺盛需求“逼”的。据了解,自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瓦轴集团的汽车轴承、冶金轴承和通用轴承等传统产品市场需求下滑,订单减少了30%到70%,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但是,依靠风电系列轴承、高精密机床轴承、特大型精密轴承、替代进口轴承等一批高精尖创新型轴承产品,瓦轴集团依然取得了当年销售收入增长20%、利润增长90%的不俗业绩。
瓦轴的逆势增长,动力来自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据介绍,近年来瓦轴集团在技术研发、技术改造上花的钱,一直保持占总销售额10%至15%的比例,并且建起了同行业中全国最大的技术中心。瞄准国家16个关键领域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瓦轴集团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风电轴承供应商,大量创新型轴承产品已成功替代进口。
对此,瓦轴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路顺说:“自主创新,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渡过眼下难关的重要途径。”
创新,竞争制胜的“利器”
最近,许多企业经营者很不情愿地熟悉了“弃单”一词。受国内外变化了的发展环境影响,市场上不仅订单数量下滑,而且部分已签定单也遭“弃”。然而,仍有一部分企业运行平稳,市场对其不仅“不离不弃”,而且格外偏爱。
连日来,沈阳远大集团博林特电梯公司的员工正抓紧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一个特殊订单——英国西斯罗机场T2航站楼改造项目的17台电、扶梯,以确保今年10月之前按期交付客户。说其特殊,因为这是我国民族电梯品牌首次签约国际机场电梯项目。
虽然目前全球电梯市场上风云变幻,但沈阳远大的这个订单却丝毫不受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客户的信誉度比较高,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沈阳远大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免润滑梯级这项世界电梯界顶尖技术,并借此举打破了全球电梯巨头通力电梯公司对欧洲高端电梯市场的垄断。
据介绍,伦敦希思罗机场作为欧洲主要干线机场,不仅是英国最繁忙的机场,而且客流量在全球机场中排名第三。同时,由于英国伦敦将承办2012年奥运会,作为奥运会重要配套工程之一,所有5个航站楼都需要进行更新、改造,电梯、扶梯总需求量十分可观,令各国电梯企业无不垂涎三尺。
此前,世界著名电梯企业通力电梯公司,凭借免润滑梯级技术垄断欧洲高端电梯市场。但令其惊讶的是,博林特电梯公司的20多位研发人员只用了短短两个星期内便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掌握了免润滑梯级生产技术,在该工程第一批投标项目中一举夺魁。
沈阳远大的成功令许多业内人士领悟到:任凭市场风云变幻,创新是企业始终不可失去的竞争“利器”。
创新,装备振兴的“基石”
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为辽宁第一支柱产业的振兴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根据规划,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这些措施,将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加速振兴开辟广阔舞台。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沈阳市铁西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就多达500家,其中包括3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输变电、冶金矿山、石化设备等重大成套装备和重大产品领域中,铁西装备企业有44个主要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行业之首,18种工业产品位居国际前十位。沈鼓集团的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用压缩机、沈阳机床集团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特变电工沈变集团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核级阀门等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为企业带来了颇丰的效益。
纵观此次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不难看出提高创新能力是装备制造业振兴的“基石”。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将在此次调整振兴过程中,迎来自主创新能力的又一次跃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