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样工作最适合 六成毕业生对职业生涯感觉模糊 |
2009-04-30 |
|
调查动机:在节后的多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上,记者发现:多数学生只是以“赶集”的心理参加,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结果自然不会理想。
2月11日,本报对200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随机调查。
调查:
6成毕业生没有职业生涯概念
“究竟哪些是我的优势和劣势?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我的发展?”直到学校在大四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辽宁大学大四学生田叶和她的同学才开始琢磨这些问题。“但大家都忙着考研、找工作,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像田叶这样对职业生涯感觉模糊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调查结果表明:6成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比较模糊。对于记者提出“你了解想要进入的行业的发展前景吗?”的问题时,有30%的大学生表示,曾向业内人士咨询过;有不到1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进入的行业是个热门行业;但更多的人表示“没有研究过”,比例高达50%以上。
当记者问到“求职目标单位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时,有25%的大学生表示清楚,有35%的人表示“大概能想象”,而在目标单位实习过,深入了解企业情况的人只有8%左右。
人才专家:
应当以职业者的身份去听课
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指出,所谓职业规划就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通俗点儿说就是“愿景”。
孟庆伟建议,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打下相应的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根据各人情况,角色转换可以提早进行,所谓角色转换就是以职业者的身份去听课、思考、进行市场调查等,这样才能及早进入职业角色。”
人力资源人士:
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工作经验
华晨宝马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朱斌说:“应届大学生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等同于企业所需的‘经验’!”朱斌进一步解释说,企业大都看重“你曾在哪儿工作过”。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社会实践的经验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有过类似工作经验的社会实践,就证明求职者已经通过实际工作的途径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理念和方法。”
假设你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又对汽车行业感兴趣,你就可以想象在企业中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在步入大三后,对该企业加以了解,有机会的话,可以向目标企业提出实习申请。本报记者 樊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