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业选才变苛刻 东软:今年全球招“兵”4000人 |
2009-04-30 |
|
一直以来,IT业都是国内招聘大户,加上近两年IT业复苏,它对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巨大。2月11日,记者从沈阳软件业“老大”东软集团了解到,该集团今年将在全球招聘4000名新员工。虽然IT业人才缺口巨大,但软件企业并没有因此而降低选才标准,团队精神、职业经验仍是入行的最大门槛。
招聘:100挑1选高级人才
“对于软件行业来说,人员规模本身就意味着实力。”东软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宋清君告诉记者,对于已在全球拥有1.5万余名员工的东软来说,今年还将招聘4000名新员工。其中,中、高级人才比例将达到60%,这主要是由于东软将在今年扩大对欧美的软件外包业务,因此,需要大量有职业经验的中高级人才去抢占市场。其余的40%是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的初级人才。而按照往年的经验,高级人才的录取比例可达到100选1,而初级人才的录取比例为20选1。
宋清君告诉记者,东软的招聘分为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两类。东软的校园招聘主要分为两个周期,一是每年的9-12月,针对第2年夏季的毕业生;二是3月份4月份,瞄准的是那些考研落榜的大学生。
独特:招聘要搞性格测试
记者了解到,东软的招聘过程已经非常成熟和规范化,从简历的筛选到笔试,然后到面试,都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和筛选工具。按照目前1∶20的初级人才录取比例来看,如果有100人投简历的话,第一轮简历筛选后大致还剩下50人,笔试之后还有25人,再过一轮之后还剩下10人,最后通过面试留下5人。
东软招聘的一个独特之处,是他们会对应聘者进行一系列性格测试,从中淘汰掉一些负面性格比较明显的人,因为人力资源部发现,一个生活、工作态度消极的人,会影响周围好几个人的情绪,严重降低组织的效率和质量。
宋清君告诉记者,在招聘中,东软首先考虑的是应聘者的通用能力。包括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积极乐观的心态、领导能力、压力之下的表现等,其次看重的才是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
充电:职前培训“定制培养”
面对IT产业巨大的人才缺口,各企业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量却逐渐下降。宋清君告诉记者: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基本上都要经过半年,才能进入工作状态;经过一年的实践,才能对公司有真正的贡献。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东软每年招4000人,新员工需要1年的时间才能上岗,按照每人每年10万元的成本支出计算,仅人力资源的成本就需要4亿元。因此,如何缩短应届毕业生的岗位成熟期,就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软采取了名为“定制培养体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在全国各地的知名高校合作,开设“东软定制班”,进入该班的学生经考试合格者,可提前跟东软签署就业意向。
东软集团实训中心总经理郜军介绍,东软的人才培养还有个“2.5 1.5”模式,定制班学生上2.5年高校的课,再在学校上半年东软的基础课程,随后上东软实训中心进行半年的模拟项目训练,最后半年上东软的各业务部门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到东软马上就能工作。
本报记者 白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