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左●向右●向前 ——新春话就业(1) |
2009-04-30 |
|
万应慧
这些天没少接到农村老家的电话,多数都是晚辈的电话,有叫“姨”的有叫“姐”的。这些电话多数是求助的,让我帮忙在城里给找个活儿,他们在家都有点呆不下去了。
社会学家说,这些年轻的农民工属于“第二代农民工”,如今他们面临的问题尤其值得重视。第一代农民工,也就是他们的父辈或兄长,多数已经找到稳定的位置,即使是在城里卖菜,也都有自己的“主道”。第一代农民工即使失业了,回到老家也有一手种庄稼的手艺,实在找不到工作就暂时在家种地,有国家的惠农好政策,吃饭没问题。可是,他们的子女何处去?
第二代农民工很特殊。他们有的从小和父母在城里生活,会上网、会买MP4听音乐、会追求新潮,也更看重精神需求;也有的一直生活在农村,但是没下过田,父母也从来没有培养孩子成为种田能手的想法,让孩子在城里找个出路成了统一路径。让他们回去种地,实在是太难了。
他们的路究竟在哪里?
向左走,扎根在乡下。在我国农村,种地也是一项好的事业,而且将来必然是一项好的事业。如果农村的孩子都涌向城里,那么若干年后,懂天懂地懂技术的农民还会后继有人吗?在我国广袤的农村,一定要留下新型人才,让种地也成为充满“文化含量”的活计。建设新农村,没有他们不行。回到家乡后,只要扎下根子,为建设新农村建功立业,为国富民强再谱新篇,就像老话所说,肯定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向右走,偏向城市行。要知道,金融危机毕竟是暂时的,长不过五年,短则不过一两年便可消除阴影,城里依然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各级政府都在积极为农民工的就业创造机会,只要不过分挑剔,只要有务实的心态,只要肯于吃苦,哪有吃不到饭的道理?危机之下,拉动内需的工程在启动,各级政府也把就业问题当作民生之本,都在想方设法创造就业机会,等一等,“面包会有的”。
向前走,学习新技术。新一代的农民工群体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的农民工蕴含了强烈的上进愿望与上进潜力,有专家说,“在他们身上,已经明显可以看到一种情感、心理与生活方式的都市认同过程。 ”他们打工,已经不是简单的养家糊口,更重要的还有闯出一片崭新人生的愿望。在这样的整体氛围中,给他们提供学习新技术的机会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此境况之下,政府的政策就要超越举办招聘会这一类单一思路,多多投资于农民工的培训,培养专门人才,培养专项人才,让他们抓紧机会“充电”,让他们有机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一个好的机会。
不管是向左走、向右走,还是向前走,不走,要出问题;走,就有出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