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成选
初七刚过,沈阳的火车站、汽车站已经忙碌起来。一群肩上扛着行李的打工者艰难地挤上了公交车,因为车上太过拥挤,尽管上车了,但他们根本挪动不了身子,行李也一直那么扛着。“大家给让一让,出门在外不容易,让他们到后面把行李放下歇歇”,不知谁说了一句话,人们自觉地开始挪动着身子,为这些扛着行李的打工者努力地让出一条路。终于放下行李的打工者们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从他们温热的眼神里却分明可以读出,他们,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城市的一丝感激。
如果你曾是一个游子,你能够想象得出,他们沉重的行李,一头连着故乡,另一头连着他乡。里面所装的,也许是几套洗掉了颜色但却带着阳光味道的干净衣裤;也许是父母、妻子早起现煮的红皮鸡蛋;也许还有孩子趴在床头写的洒满思念与祝福的字条;当然,还有那对于未来城市生活工作的一缕浓浓的希冀与梦想……
北方的城市依旧寒冷,节日的味道还没有散尽,但他们早早就来到这里,他们的心中有一个朴素的道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目送着他们继续扛着行李走进路边的劳务市场,那里早已聚集了众多同样拿着沉重行李的“早起”打工人,眼睛里或有焦急或有喜悦。
报纸上报道,尽管春节刚过,但农民工返城潮提前到来,为此,沈阳各区的劳务市场也都提前开张,可以为找工作带来优惠和便利的“春风卡”也准备停当。工作人员说,今年春天,劳务洽谈和招聘会要比往年多办许多。为了给农民工驱寒送暖,劳务市场还加设了开水炉子,并准备了食品……
一杯水、一张卡、一声问候,也许这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就业难的状况,但是却显示了一座城市对一个群体的尊重、感恩与接纳。的确,多年来,活跃在辽宁城市中的数百万外来务工者,事实上承担着城市中几乎所有“最苦、最难、最险、最艰、最脏”的工作,他们的辛勤付出与城市给他们的实际回报,并不是对称的。诚如温总理所言:“我们应该感激农民工,他们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在金融风波中,他们又成为劳动力一个大的蓄水池。 ”
公交车可以拥挤,但人心不能“拥挤”;天气可以寒冷,但人心不能寒冷。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节,对于跋涉在求职路上的农民工,我们的城市,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敞开热情的臂膀践行回报。
于政府,希望能开动脑筋、广开门路,为务工者保留和“新创”更多的就业岗位,尽可能多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各种便利,为劳务市场添火加温;于企业,在困难时期请与农民工们风雨同舟,相互体谅,共渡难关,不要借机降薪,克扣拖欠;于每一个城市人,希望能拿出一份热情,更多地关心、接纳农民工,让他们的行李中再多一份对城市温暖的记忆。
本专栏由本报评论部主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