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亲访友在外吃饭 沈阳人“过年半径”不断扩大 |
2009-04-30 |
|
沈阳日报讯(记者马驰)从年三十到正月初六,39岁的出租车司机高家宁没闲着,可也没累着。
探亲访友,走!
高师傅开出租车有十多个年头了。在他印象里,往年春节干得特别累。街头到处是等着打车的人,生意特别好的高峰期集中在上午,一到下午街上没什么出行的人了。而今年的变化在于——活儿比较平均,每天从早晨6点多钟到半夜都有人打车,再无昔日拥挤的流量高峰了。
春节期间,高师傅每天的营业收入大概在400元左右,与往年比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一个白班儿下来,挣同样多的钱——以前是干半天歇半天,现在却全天少有闲时候。“主要是沈阳人过年的习俗改变了。”他表示,正月初二回娘家是传统的正日子,如今初三、初四也照走;过去,人们拜年讲究上午去串门,现在从早到晚都有走亲访友、聚会、娱乐的。
在外吃饭,走!
虽然不在家待着的人多了,人们过年团聚话亲情的老习俗却没有变化,只不过悄悄改了形式——团圆饭照吃不误,很多家庭只是把地点搬到饭店。据辽宁省商业厅对62家重点餐饮企业日监测显示,今年春节7天假日共实现营业收入1814.5万元,同比增长22.5%;而省重点餐饮企业除夕当日实现营业收入491.2万元,同比增长80.4%!沈城百姓在外吃饭的明显增多。在医大工作的护士长王女士一家联合亲戚们就把“年夜饭”安排在一家酒店。“去年沈阳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观念转变是基本因素。”诸多餐饮业负责人分析。
出门守岁,走!
传统年俗中必不可少的阖家“守岁”,已在越来越多的家庭过年中悄然改变。交警部门提供的数字显示——如今每个工作日,沈阳增加的私家车在200辆左右。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很多沈阳人也改变了年三十晚上不出门的习俗。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留日博士顾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多是大家庭,最近二三十年里,家庭越来越小型化,因此‘过年半径’逐渐向外延伸,这是社会进步的直接表现,折射出沈阳人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