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域经济要为保增长作出新贡献 |
2009-04-30 |
|
编者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聚焦“三农”,其中包括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进行专门部署。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我省建设新农村和全面振兴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积累,我省县域经济形成了快速发展的势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我省县域经济的一个总要求,就是为保增长作出新贡献。为此,本版特策划编发一组关于县域经济的文章,供学习时参考。
县域发展应有新视野
□ 刘 朝
我省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主要差距在县域经济这一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一批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十亿的县(市),就是寄望于尽快缩小我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视野决定思路。应在区域联动和网络化格局中谋划县域发展定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建设,在提升县域经济的产业关联度中推进“一县一品”和“一县一业”
我省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主要差距在县域经济这一块。根据2008年发布的“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浙江、山东、江苏三省位列全国百强县的县域数量都在20个以上,在三省县域总数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5%、27%和46%;而我省仅有5个县域列入全国百强县,仅占县域总数的11%。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建设一批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十亿的县(市),就是寄望于尽快缩小我省在县域经济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视野决定思路。应该看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部署对县域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意义,中央和我省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为县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我省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县一品”、“一县一业”的新要求也都成为县域发展的新机遇,所以,我们应以新的谋划和举措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的新发展,让县域经济为全省保增长作出新贡献。
第一,在区域联动和网络化格局中谋划县域发展定位。目前,我省正在实施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看,三大战略中包含着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以及大都市圈理论等诸多内容,会使我省三大板块结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网络。在这里,无论是各板块内部的整合,还是三大板块之间的联动,都将对县域经济产生重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我省44个县(市)可以借助区域战略,找准各自发展定位,加快自身发展。比如,沿海各县(市)应借助点轴开发培育新增长极的机遇,重点发展与港口经济关联度高的产品加工业,发展高新技术配套产业以及为进出港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水产品养殖业、加工业以及精品农业等。又如,位于沈阳经济区的各县(市),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半径短,应围绕都市做文章,重点发展精品农业、都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大力发展与城市加工业的“配角产业和配套经济”等。辽西北地区的各县域,在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重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开发特色农产品,发展畜草业和畜牧业以及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食品加工业,与我省“两大基地”相配套的产品零部件加工业等。
第二,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中央和我省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中,明显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这对于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县(市)要倍加珍惜、切实用好政策机遇,积极配合,精心规划,并拿出配套资金,努力改变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滞后的局面。搞好县城规划,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建设、环境建设和电网、电信网、互联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秀美乡村。今年,我省要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启动农村常年病人集中管理和治疗试点工作等,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势将推动县域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统筹城乡发展本身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县域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建设既要解决当前急需,还要着眼长远,确保质量,扎实推进。
第三,在提升县域经济的产业关联度中推进“一县一品”和“一县一业”。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每个县都要形成一个农业主导产业,各县(市)都要狠抓工业产业集群建设。这也是我省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要义。县域承载着广大城镇和农村,聚集着一二三次产业的完整产业序列。目前,县域正在朝着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方向迈进,成为有快速增长潜力的热土。而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县一品”,还是发展县域工业的“一县一业”,都非常注重产业的规模效应和关联效应。推进“一县一品”,前提是选准优势种植或养殖品种,产业流程则包括大规模种植(养殖)、各个层次的加工、多种渠道的流通以及贯穿各个环节的各项服务,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多环节的产业链条,绝不能简单地当作种植或养殖来对待。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影响,我省一些县域农业产业链条非常短,大多属于自我服务、内部循环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经济分工很细,产业链条很长,而且农业生产的内部分工几乎全部外部化,直接从事种植或养殖的人越来越少,涉农服务则种类繁多。我省推进“一县一品”的过程,也将成为不断细化农业分工、不断增强产业关联性的过程。“一县一业”强调的是工业产业集群建设,更是突出了产业关联和产品之间的相互配套。为此,应特别注重县域工业园区建设,除资源型企业外,原则上工业项目一律进园区发展,改变以往工业布局过于分散、谁都难发展的状态,集中精力把工业园区做大做强。需要指出的是,不要简单地将“一县一品”与“一县一业”割裂开来,要注意培育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其中最主要的连接点就是农产品加工业。从一定意义上说,围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县域产业链条,将成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一条基本途径。
(作者系省委党校教授)
共5页。 1 2 3 4 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