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警支招:旅客如何预防“旅行综合征” |
2009-04-30 |
|
1月30日(大年初五)上午9时许,在沈阳车站候车室内,一名正在坐着等车的男旅客突然站起身来,大喊大叫。正在周围的旅客对这一突发情景还来不及做出反应时,这名男旅客又冲着其他人狂喊,并随即挥舞双拳,摆出了要与人“决斗”的架势。顿时,旅客们被此举惊得目瞪口呆,险情即将发生。沈阳车站公安派出所民警及正在车站志愿服务的辽宁省红十字会志愿者们,闻讯立即来到了近前。经民警和志愿者的劝阻、安抚,这名男旅客的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秩序得以恢复。事后,这名男旅客对自己刚才的行为也感到莫名其妙,不可思议。而民警告诉他:“这是暂时出现急性精神障碍,才导致的非正常行为,都是‘旅行综合征’闹的。”
同样,前不久在沈阳车站售票处,一名正在排队购票的中年女子突然倒地,幸好被沈阳铁路公安红十字急救队员发现并施救。原来,这名女旅客也是突发“旅行综合征”。
为了预防和减少旅客“旅行综合征”的发生,沈阳铁路公安处和辽宁省红十字会,在今年的春运中,首次在火车站设立了“红十字紧急救援队”,负责为旅客提供救护和心理干预。同时,还派出了志愿者在旅客购票、候车高峰期,为旅客进行表演节目、安全提示等服务活动,使旅客“旅行综合征”的发生率比往年同期下降70%以上。
什么是旅行综合征
沈阳铁路公安处和辽宁省红十字会介绍:节日期间,外出旅游和探亲访友的人增多,人们乘坐火车时,由于体力不支、精神疲惫,长时间单调地呆在狭窄空间内长途旅行,身心难以得到良好的休息,很容易引发精神焦虑、烦躁不安等急性精神障碍,有的还可能产生幻觉、幻听、妄想、毁物等异常行为,个别人甚至会伤人或自残,这就是医学上典型的“长途旅行静止综合征”或称为“长途旅行精神障碍症”。
比如,在排队购票、候车和乘坐火车时,有部分旅客会出现明显焦虑、紧张情绪,甚至大哭大闹。尤其是由于人体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站立或坐卧),加之周围环境干燥、空气不流通、缺氧等,旅客体内的水分丢失较多,易诱发深静脉血栓。症状为呼吸困难、休克等,轻者引起心情烦乱、四肢麻木、上吐下泻,年迈体虚者可能导致深静脉栓塞或旧病复发,严重者则导致死亡。
温馨提醒
据权威部门统计,“旅行综合征”的发病率在30%以上,大多数人只是感觉腰背酸痛、神疲乏力,旅行结束后通过适当休息即可缓解。
为此,沈铁公安民警和红十字会工作者温馨提醒旅客乘车应注意以下几点:旅行中应与身边人“话疗”或听听音乐等,以解除精神上的孤独与焦虑;不要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大额钱款,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有下肢静脉血栓史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年迈体弱者,在旅行前两小时可服用防止血栓形成的肠溶阿司匹林,或在旅行中吃西红柿、香蕉等果蔬。最简单的就是做做深呼吸,想象一些美好的景象。当您在旅途中或旅行后一旦出现胸痛、头晕、下肢肿胀、疼痛、青紫、浅静脉显露等现象时,可能患上了“旅行综合征”。此时不要乱动,要抬高患肢,设法加速静脉血回流,或及时跟列车工作人员联系。本报记者 崔 平
通讯员 都东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