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融入城市发展脉搏 年轻农民工更愿在沈过大年
2009-04-30
  (记者马驰)1月24日把儿子送上开往老家朝阳的长途客车,姜立群和妻子大年三十、初一在家歇了两天。27日(大年初二),两口子在青年大街万豪酒店后身经营盒饭的小门市就营业了。   1972年出生的姜立群是来自朝阳市朝阳县六家子镇的农民工,已在沈阳打工15年了。他对记者说:“头些年春节我们回家,这两年我们愿意留在沈阳过年。”对许许多多农民工而言,每年一度的春节假日是家庭团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日子;很多人带着打工挣来的钞票回家,年后又和新的打工者一起出发。但现在,年轻一代的农民工愿意留在沈阳过年。   从朝阳来的李大姐和20多岁的儿子因为是否回家过年在春节前“吵了一架”。李大姐在南塔附近经营一家洗车行。儿子说:“过年期间洗一辆车50元钱,我自己留在这儿过年,不忙的时候还能逛街,找不回家的伙伴聚聚”。他身着色彩鲜艳的羽绒服,褪色复古牛仔裤,留着用发蜡抓出的动感发式,看上去与沈阳时髦的年轻小伙没什么两样。打工一年到头春节回家是李大姐家一直以来的习惯,现在被儿子打破了。“他对在农村结婚成家不感兴趣,想在沈阳安家!”李大姐说。   姜立群告诉记者,当初和自己一起从家乡闯沈阳的150多人中,现在有30多人在桃仙机场开车,剩下的有做买卖的、养出租车的、开虎跃快客的,大多在沈安家,春节选择在沈阳过的很多。2000年开始,姜立群和妻子在青年大街上租了个小门脸开始卖盒饭。姜立群说:“在沈阳十多年咱没白干,孩子有机会在沈阳上学,还考上了名校二中。沈阳这个城市真好,没有人歧视咱农民工,咱们和沈阳人待遇一样。”姜立群两口子2005年在塔湾附近买了间43平方米的二手房。他一年能回老家两次,都不是选在春节。在他看来,儿子愿意每年春节回家的理由是:“读高一的儿子从小就在沈阳长大,更像个城里孩子,把过年回老家当成一次旅游。”   近年来,移居沈阳的农民工家庭在不断增加。据调查,在沈农民工高峰期约120万人,其常住人口一般在60万人。目前长期稳定居住在沈阳的农民工家庭约13万户。其中,近3年内来沈的占33.29%;近两年移居的家庭,每年以近10%的速度递增。据调查,长期居住在沈阳的农民工中,举家移居的占80%以上。农民工出身的市人大代表高福军对记者说:有2.51%的农民工家庭在沈阳购买了住房。   与那些滞留在车站等上几天才得以返乡,迫不及待要与妻儿团聚的农民工截然不同。如今三四十岁往下的年轻一代农民工似乎从到的第一天开始就下定决心谋发展,求生存,要把根留在沈阳。这就是新一代的农民工——他们已经熟悉了市场经济,他们实际上是在与城里的同龄人竞争。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留日博士顾宁对记者表示:“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的人口大迁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城市化,真正让年轻一代农民工走出农村,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留在沈阳更容易了。总之,只有经济发展起来,才有就业岗位。沈阳近年的高经济增长率,给农民工提供了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内的更多就业机会。这是沈阳城市扩张、经济总量扩大的需要;也愈发表明沈阳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城市吸收就业增加。”   在浑南奥体中心附近一个高档住宅外,年轻的小刘和妻子刚签了5年合约租下这100多平方米的水果门店。他们是昌图人,依附这个小区,生意不错——以前是在马路边摆摊卖水果,现在鸟枪换炮了。他对记者说:“过年营业在其次,今年把家里一大堆亲戚都接到沈阳了,趁过年的时候在城里玩玩。电影院、网吧、超市,我们那的农村都没有”。   来自沈阳市总工会的数据显示,农民工担负着沈阳市90%以上的重大项目建设。随着沈阳的发展,到2010年,沈城需求的农民工数量将达到200万人。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