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已建立起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
2009-04-30 |
|
沈阳日报讯(记者郭宏颖)去年,国内一些省市相继发生了地铁塌陷、工地坍塌等突发事件,考验了当地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1月14日,有读者致电本报,希望了解沈阳市建设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具体措施。就此,记者采访了沈阳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据介绍,沈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强安全形势预测分析,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联动处置救援体系,以最快速度化解各种危机,保障公众和社会安全,不断探索并形成了符合区域中心城市特点的应急管理新模式。
目前,市、区政府均已组建了应急管理办公室,明确了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市政府75个相关部门也按工作职责和突发公共事件分类,组成了22个市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垂直领导本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全市已形成了三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公安、消防、气象、城建、交通、地震、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均建立了灾害信息监测系统,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
目前,市政府在各区县(市)和59个政府部门均设立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员,组建了信息网络体系。气象、城建、交通、地震、水利等部门建立了自然灾害信息监测、报告系统,建立健全了24小时灾情监测会商制度。市区内安装了大量高分辨率摄像设备,扩大了监控范围,及时发现并解决苗头性、萌芽性的社会安全事件、交通事故。110、119、122报警系统“三台合一”,加快了接警、处置效率。目前,全市高校和中小学校均设立了信息员,70%以上的学校增配了保安人员。同时,沈阳市还积极与沈阳经济区其他城市探索实现应急互动,做到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截至目前,多元化的预警方式基本覆盖了全市各相关行业、部门和各单位。
沈阳市目前已建立起一整套从指挥到工程救援保障、支持系统、备灾供应、应急队伍体系,使全市综合防灾规划科学、完备。据统计,目前,沈阳市市级应急预案已达192个。各地区、各部门及所属街道、企业、学校、社区应急预案总数达1.3万个。这些“纵横交错”的预案体系,为沈阳市应急管理工作搭建起坚实的预案框架。
此外,沈阳市还不断加强应急设施配备和队伍建设,除公安、消防、武警、部队等专业救援力量外,全市还有200多类、1795支分布于人防、环保、防汛、卫生、煤气、自来水、电业及各区县市等应急队,各类应急救援人员达5万余人,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去年9月,沈阳市应急指挥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全面提高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以全智能超前的应急指挥平台为支撑,成为领导提供应对突发事件组织指挥、疏散救援、灾后重建的“神经中枢”和全市应急管理建设和未来数字化应急管理的总节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