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辽宁辉煌30年特稿:教育大省冲刺教育强省
2009-04-30
  记者 蒲若梅 朱 勤 王笑梅   改革开放30年来,标志着辽宁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一些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高考录取率全国领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全国第四;研究生招生规模全国第二;留学生规模全国第四。   在为教育发展优先投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共识下,我省义务教育实现了从普及到均衡再到公平的一步步跨越。 2006年,我省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适应时代发展新需求,职业教育突飞猛进,高职19个专业大类、62个专业科类、1434个专业点,基本涵盖了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所有一线岗位。   “十五”期间,我省高校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共实施产学研项目8000多项,收入近27亿元。   改革开放转瞬30年,其间,辽宁教育的发展犹如一列风驰电掣的快车,在新时代的高速路上奋力前行。   30年间,辽宁教育事业全面崛起、腾飞,挺起了国民素质的 “脊梁”。全省形成了以基础教育为坚实基础,普通高等教育为龙头,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为两翼的规模适量、结构合理、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的教育格局。   30年,辽宁许多领域教育水平和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   到2007年,我省幼儿入园率达到8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5个百分点;高考录取率全国领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全国第四,研究生招生规模全国第二,留学生规模全国第四。   改革开放至今,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为社会输送各类高等专门人才总量达到158万人。   然而,我们并没有止步。我省提出,要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   18:1到1.3:1——大众化教育释放能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省对知识、人才的刚性需求异常迫切。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又向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人才需求。   适应这种需求,高校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本着政府统筹、盘活资源、创新体制、扩大规模、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我省利用资产置换、银行贷款和社会化投资等方式对35所高校进行扩容改造,新增校舍803万平方米,相当于新建了34所万人大学。目前,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80所,是1978年的2倍,在校生人数近80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15倍。   从1978年的我省高考录取比例18∶1,到2008年的1.3∶1,这个变化显示着高等教育正向着辽宁每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延伸、普及,也就是说,一向可望而不可及的高等教育正朝着“大众化”教育的方向推进。   振兴的脉动释放了高校的人才潜能。于是,高校的科技优势、学科优势、智力优势像泉涌一样喷薄而出。   2004年,根据我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实际情况和辽宁财力的可能,我省提出了按照“分层次”建设的原则,设立并实施了高等学校“151重点学科工程”,目前,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已从2002年的28个增至56个。   为促进高校科技平台体系的建设,我省大手笔投入引导性建设资金,重点建设了84个重点实验室、28个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大学科技园和36个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其中,高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国尚属首例,为全省97%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十五”期间,我省高校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共实施产学研项目8000多项,收入近27亿元。目前高校承担了全省50%以上的国家重大项目、70%以上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承担国家级各类项目达到1500项,比2005年增长了15%;2006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78项,比2005年增长16%。   多年的积累,一批拔尖人才和一流团队脱颖而出,目前,我省高校已拥有院士22人,拥有相当于“院士后备干部”的攀登学者20人。   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贫困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学生享受不到优质教育、高中瓶颈遏制了继续升学的愿望、教育的热点难点成为社会的焦点。   可喜的是,教育投入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列入对我省各级政府工作的考核范围。我省义务教育由此经历了从普及到均衡再到公平的一步步跨越。   1998年,我省成为全国第7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省份,在辽宁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   2002年,我省在全国较早提出“义务教育应该逐步均衡发展”的理念。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省在农村教育改革上有“硬”也有“软”。   一方面,我省全力加强农村中小学硬件建设。2001年以来,我省针对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规模过小、效益偏低的实际情况,加大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到2007年底,我省共投资33.8亿元,建设509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一座座现代化、高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农村大地拔地而起。   另一方面,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的“软件工程”全面开展。近年来,我省先后培训了20万人次以上的农村教师,并使全省所有农村小学都至少有一名大学生。同时,我省共投入3.26亿元专项资金,完成了1.03万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工作,使全省覆盖率达到了100%,让农村的孩子同样享受到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   城区薄弱学校改造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强了,中小学校长、教师开展了定期交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降温了“择校热”,重点高中指标到校促进了城区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到2007年底,全省完成362所城区薄弱校改造,受益学生55万人。 61所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学校,有58所转为公办学校,其余3所转为民办。2008年,省重点高中75%以上的公费生指标直接分配给初中。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   200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从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扶困助学体系,在全省12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开设了“宏志班”,免费招收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农村初中毕业生,使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读普通高中得到了保障,目前,全省已有2.1万名“宏志生”免费接受了优质高中教育。同时,我省还大力实施了进城务工子女就学扶助工程,截至目前,全省1887所城市学校接收了14.3万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最令人振奋的是,2006年,我省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260万名农村学生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这一项,2006年,我省主动“埋单” 3.85亿元。   学有所长——教育真正面向全社会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职业教育旗帜鲜明地肩负起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的重任。   为此,省委、省政府适时调整战略决策,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制定《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辽宁要争创全国高水平职业教育的目标。   通过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资源、调整专业、对接产业结构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我省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加大经费投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我省虽然规定各地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20%,但2006年已实现全省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不低于30%的目标,总计4.8亿元。用于农村职教中心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性学校建设的专项教育经费也由2004年的800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13亿元。   2007年,我省职业教育传出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辽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县级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训基地建设、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目录调整专业设置、参与普惠制就业培训等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目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57.5万人,基本实现了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不合理局面。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达到78所,开设了电子信息、制造等19个专业大类、62个专业科类、1434个专业点,基本涵盖了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所有一线岗位。   另外,我省还新组建了焊接、数控等10个技工培训集团和1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使我省高级技术工人的年培养能力达到了12万人。初步建成了数控、电子等90个实训基地。   据统计,我省地方高校近几年为农村完成6万人次的“普惠制”就业培训,农业技术专家下乡1600余人次,提供农业技术支持1.2万项,广泛培养了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果说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改革开放的先声,那么,30年来辽宁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的一系列巨变,则是辽宁迈向教育强省的基石。辽宁实现从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的目标,必将为时不远。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