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沈阳城建局局长于沈光:北运河岸夜晚有望亮起来
2009-04-30
  “感谢您对沈阳城建工作的监督和支持,您和我们想到一块去了,今年我们就想法儿解决道路破损后及时维护的事!”如何科学合理密植树林?怎样栽摆花卉才更好看?人行道的方砖为什么总是破损……1月5日中午,沈阳市城建局局长于沈光从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的会场走出来,就直奔本报,接听市民的热线电话。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于沈光共与15位市民对话,他不仅承诺今年城建要为百姓办的实事,还对一些棘手问题当场“拍板”解决。   北运河边多栽树   “局长,我感觉卫工明渠两岸以前杨、柳、榆、槐挺多的,现在草太多树太少,应该多栽些树。”“北运河沿岸应该多栽些树。”“为啥这条路上光有树坑一直没栽树呢?”   说起沈阳市的城建工作就不能不说绿化。当天,有几位市民反映北运河、卫工明渠等点位还应加强绿化。   于沈光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记录。他表示,今年开春就安排园林绿化部门对北运河等河流两侧增植树木,满足市民要求。同时,在城建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加大绿化投入。   “局长,南运河今年都亮起来了,北运河沿岸啥时候能亮起来呢?”一位打进热线的市民表示,他看到去年沈阳市实施的南运河亮化改造工程,增设了几千杆路灯。这让住在北运河岸边的居民们都挺“眼馋”,希望北运河沿岸也能尽快亮起来,这样市民晚上再出去遛弯儿时就不怕黑了。   于沈光表示,北运河亮化工程今年是否能实施,还要看今年沈阳市的城建计划和资金而定。一旦城建计划通过,会立即实施。   小小方砖 市民与局长不谋而合   “我感觉咱沈阳一些人行道方砖设置得不合理,像青年大街和和平大街的人行道上采用的是大块的花岗岩。这种材质很容易损坏,而且冬天走上去特别滑,也不透水。能不能换其他材质的方砖呢?很多石板路面最初的小破损因为维修不及时,导致了大面积破损,应及时进行修补。”   市民劳先生的建议立即得到了于沈光的回应。“您的建议太好了!和我们不谋而合!”于沈光告诉劳先生,事实上,去年沈阳市实施的小巷工程中,已经借鉴了北京等城市的做法,采用防滑、透水性好的荷兰砖铺设人行道。之所以摒弃了花岗岩,就是因为它不防滑,透水性差,而且成本也高。   于沈光还透露,今年市城建部门计划成立一支专门的道路巡视队伍,加强市府路、青年大街等市属重点道路的养护和维修,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修补。   环境卫生加强治理   “于局长,我们小区的大垃圾箱改成垃圾袋净化以后,虽然更美观了,但周围饭店的垃圾放不下,开始乱堆、乱放。我在市内见过不少乱堆垃圾的饭店,这个问题真该好好治理治理。”   “现在拆迁的地段不少,很多拆迁工地对绿化破坏很严重。绿化工人栽这些树不容易,可是草坪也毁了,小树也倒了,看着让人痛心。”打进热线电话的市民一股脑道出了自己平日观察到的问题。   于沈光询问了市民的居住地址,并做了详细的记录。“我们在这些方面还存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感谢您的监督和支持。”于沈光表示,今后,环卫部门将加强环境卫生的维护,解决饭店垃圾、建筑垃圾等对市民的困扰。   棘手问题 当场拍板   “我家附近这条小巷是去年‘小巷工程’刚修的,但现在又坏得不成样子了。”家住皇姑区三台子地区的张先生“举报”了一条“劣质”的小巷路。   “您把小巷的具体位置告诉我,稍后我就派专人去现场看看。”于沈光当即对张先生表态:如果真属于工程质量不合格,将坚决责令施工单位返工。   本组稿件由记者 张晶 刘宏伟 李明欣 高薇 丁宁采写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