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年沈阳人将过上更有保障的生活 |
2009-04-30 |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9年可能会是新世纪以来沈阳市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发展机遇的一年。因此,沈阳市会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开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扩内需增加居民收入
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实现3450亿元。积极鼓励居民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33亿元。
让农民喝上放心水
新建和改建2个大型农村枢纽客运站,新建1000个农村候车廊,建设500公里农村公路。加快电网、通信建设。发展户用沼气9000户,建成3个垃圾处理场、10个垃圾转运站和10个村镇污水处理设施。投入6.3亿元,基本解决9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让广大农民喝上放心水。
建22所农村敬老院
改造6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推进2年职教中心建设。新建60个乡镇文化中心,改善107所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新建和改扩建22所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
发展二手房市场
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走势,稳定市场信心和消费预期。改善住房供应结构,规范市场交易,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房地产投资实现1150亿元,发挥房地产市场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中的引擎作用。
适时调整供水价格
推进水价和环保收费改革。适时调整供水价格,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污水、垃圾处理和排污收费改革。
建成25个污水处理厂
加快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全年城建投资360亿元。努力消除城市道路交通瓶颈,实施45处城市桥梁和63项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推进浑河生态提升工程,全面建成治理辽河流域的25个污水处理厂,实施卧龙湖“引辽济湖”工程。
提高低收入者待遇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机制。投入117亿元,全面保障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等11类低收入居民及部分特殊群众共计122.8万人的待遇标准。
25万人实名制就业
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完成实名制就业25万人。扩大普惠制就业培训范围,全年培训10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
在39个中心乡镇建立就业和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引导和服务,对返乡创业的农民给予政策扶持。
探索农村养老保险
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做好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以上。
5.6万户困难家庭获“房补”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投入29.2亿元,对5.6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实施补贴。为4500户农村贫困家庭建房,在全国率先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改造100所惠民幼儿园
完成城区学校综合改革,启动“班班通”工程,完成10所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建成4个职业教育公共培训基地,改造100所惠民幼儿园,提升特教学校办学水平,支持高校加快改革发展,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新建和改扩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城乡药品配送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高薇 李明欣 丁宁 张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