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科技特派行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2009-04-30 |
|
东北新闻网讯 (记者 钱文胜) 记者从辽宁省科技厅获悉,自2007年4月开展科技特派行动以来,全省共引进农业新品种1603个,推广新技术1039项,建立示范基地1188个,研发新产品236个,申请专利52项,培训51.2万人次,新增经济效益35.47亿元。科技特派行动为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找到了突破口,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辽宁是个工业大省,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科技运行机制没有完全摆脱围绕科技人员晋职称的内部小循环,科技和经济脱轨,广大农村一缺人才二缺技术,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瓶颈。
为此,2007年4月,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人事厅、农委、财政厅等五部门组成省科技特派行动协调小组,在全省共同开展科技特派工作,千方百计地把城市把人才、技术、信息和现代经营理念引入农村一线,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在农村创新、创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承接新技术的能力。
辽宁省科技厅厅长赵明鹏介绍说:“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组成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团,派驻到具有一定特色产业基础的县、乡,开展“一县一业”和“一乡一品”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先后派出17个省级科技特派团,86个市级科技特派团。特派团成员常年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并使派驻县、乡成为派出单位的科研基地、教学基地和创收基地。派驻阜蒙县的辽宁省风沙所科技特派团,围绕花生产业,引进新品,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企业,建立花生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使阜蒙县成为全国的花生生产大县。大批科技特派团、特派组、特派员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延长产业链开展技术服务,不仅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使科技人员的自身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创新和完善科技特派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使科技特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做科技特派员,并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广大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另外,积极倡导有偿服务,鼓励科技特派团、特派员探索有偿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鼓励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创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