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变成“精算师” 比较三家商场才买下一双鞋 |
2009-04-30 |
|
24日17时45分,虽然交通拥挤让很多上班族被堵在了奔往平安夜狂欢的路上,但中街已开始人头攒动。是该捂紧荷包,还是趁机“捡便宜”?来到卖场,消费者们仿佛变成了精算师,不停权衡究竟哪种买法更划算,在热烈消费气氛的影响下,最终抵制不住诱惑,掏钱埋单。
“这个鞋子品牌在好几家商场都有,我来回3个商场比较来比较去,跑了半天才确定最后的购买计划。”在沈城一所大学任教的赵小姐说,因为几乎每家商场的活动都是送券,而她要买的东西并不多,如何花好券让她费尽心力。而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货比三家”非常重要。
“这条货真价实的瓦萨奇裤子才花了599元,够超值吧!”12月24日,孙强向同事们炫耀刚刚从商业城名品店中街店采购来的圣诞礼物。记者采访中发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沈阳消费者对物价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口袋也越捂越紧。但对于一些年轻时尚的消费者来讲,既希望减少开支,又不愿意降低购买商品的档次,于是渐渐将购物场所从大商场转向了主打折扣牌的名品店。
算笔经济账
沈阳苏宁市场策划部的张部长说,由于全球消费遇冷,许多厂家为加快资金周转,都希望货品尽快变现。“今年有许多厂家主动让利,参与年底的促销。”与往年相比,今年苏宁将更多的优惠放在了价格上,而非以往的赠送服务、礼包等。“虽然平安夜的整体销售额还未统计出来,但完成比平日增长四成的预定目标,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而去年平安夜的单日销售只较平日增多二三成。”张部长颇为乐观地对今年平安夜的销售情况做了对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