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必要的抢救设备 山寨版急救车省钱却要命 |
2009-04-30 |
|
没有必要的抢救设备,一旦患者出现危险,后果严重
如果出现交通安全问题,不可能赔偿患者的损失
 黑长途急救车
新闻导读
日前记者接到举报电话称,圣诞、新年两个节日即将到来时,很多住院的患者开始考虑回家,特别是家住外地的重病患者更是如此,这给黑长途“120”也提供了敛财的机会。他们不但大量散发租车广告,而且还与医院内的一些人暗中联系,这些被患者和家属称作是山寨版“120”的急救车,开始了年底前的疯狂行动。
黑长途“120”有仨来源
家住抚顺新宾的王先生急需回老家养病,没想到当天上午就接到多个“帮忙”电话,这些人都自称是“120”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当王先生索要营运手续和发票时,他们却都拿不出来。王先生说,他自己就是搞运输的,按照规定营运车辆必须备案登记,那些既拿不出营运手续,也提供不出来发票的车辆,肯定都是黑长途“120”。
记者向沈阳急救中心了解得知,沈阳急救中心是卫生部门批准的惟一合法从事院前急救业务的单位,他们不仅具备了相关的营运手续,而且每名医生都具有合法的从业医师资格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黑长途“120”救护车上基本没有抢救设备和急救医生,即使有医护人员随车同行,也基本是非法行医的医生,对患者生命和旅途安全没有丝毫保证。
据知情者透露,黑长途“120”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一些中小医院的“挂靠”车辆,二是社会自用车辆,三是外地临时或长期逗留沈阳的医护用车。这些车辆主要依靠医院中的陪护、保安、个别医生护士提供信息生存,按照每个“活”的大小给50元-200元不等的回扣。
平均一个月挣一万
按照线人提供的情况,记者先后前往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盛京医院、陆军总医院、沈阳骨科医院等多家医院,分别以寻找长途转院车为借口,先后得到了陪护人员、保安、报摊业主的热情帮忙,这些人一般都怀揣名片,或直接在手机中存着电话号码,可以随叫随到提供服务。最后,记者都以车况不太好,或者是价格太贵为由脱身。
这些黑长途“120”并不固定在某一个地方等活,特别是市一级别的医院,见到黑长途“120”的时候都比较少。线人解释说,黑长途“120”主要集中在热门医院周围,其他医院则多是等电话调度。据粗略统计,仅沈阳的四大热门医院周围,就有近30台黑长途“120”,这些车辆不仅急救、医疗字样的“着装”不整齐,有的车辆甚至是报废车。
据了解,现在从事黑长途“120”的车辆都比较老旧,与沈阳急救中心统一的“福特全顺”车型无法相比。线人告诉记者,为了与正规军竞争,黑长途“120”车辆也开始升级换代,目前购买比较多的车辆是“金杯阁瑞斯”,这种价格12万元左右的中型面包车,一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
管理部门不明确
记者与一名黑长途“120”车主接触后,黑车主告诉记者,他从事这个行业已经很多年了,几年前他的黑长途“120”还被有关部门查扣过,后来被罚款才取回了车辆。因为利润巨大,因此他仍铤而走险,目前还增加了黑“120”车的数量,他觉得,目前这个行业管理部门比较多,而且通常都是跨市运营,这是黑长途“120”能够生存的前提。除此以外,他觉得黑长途“120”虽然姓“黑”,但是确实降低了消费者支出的费用。
沈阳急救中心长途车队的工作人员认为,急救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出车抢救病人问题,而黑长途“120”没有必要的抢救设备,一旦患者出现生命危机症状,患者只能等待死神降临。如果出现运输途中的交通安全问题,黑长途“120”是不可能赔偿患者和家属的损失的。特别是,众多的沈阳黑长途“120”和频繁出现的外地黑长途“120”,使沈阳流失了大量的税费,损害了沈阳急救的整体形象。
相关链接
卫生部、信息产业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对院前急救机构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设置审批、登记注册、校验和执业监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任何机构、组织、个人等不得使用“紧急救援中心”、“急救中心(站)”的名称,并从事院前急救工作。严禁擅自将“120”急救电话接入名单之外的其他医疗机构;严禁为医疗机构设置除“120”以外的其他院前急救特殊服务电话号码。
本报记者 梅天磬
摄影 常晟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