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 |
2009-04-30 |
|
我省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
30年来全省少出生2200万人,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报讯 记者朱勤报道 记者近日在省“与改革开放同行”座谈会上获悉,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全省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全省少出生2200万人,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介绍,1980年以来,我省的妇女总和生育率一直稳定在1.8以下,在全国率先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阶段。2007年底,全省人口出生率为6.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3‰,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6%以上,综合避孕率为89.5%。
此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积极进展。省政府成立了人口专家委员会,先后举办“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和“人口与发展论坛”,形成了一批有决策价值的成果。省人口计生委与省卫生厅等联合下发了 《辽宁省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行动计划》,明确了人口计生系统履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职责。全省通过开展以“优婚、优孕、优生、优育、优教”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
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口增量的下降,减轻了就业、就医、教育的压力,促进了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状况的改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人口增速的下降,减少了耕地占用和粮食、水资源的消耗,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增强了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为我省在较长时间创造了人口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充裕、储蓄率较高的有利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据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少出生2200万人。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我省现在的人口规模将达到6498万人,人均GDP将由2007年的25645元下降到16962元。按人均800美元的“基本小康标准”计算,少生2200万人相当于少需要1288亿元的GDP总量,占2007年全省GDP总量的8.5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