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食住行见证30年 广厦千万间圆百姓安居梦[图] |
2009-04-30 |
|
文/记者 侯永锋 徐晓敬 摄/记者 徐丹伟
 年来,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道路和绿化、健身器材等配套工程逐步完善
“屋连湖水笔墨润,窗进花荫大学书香。 ”70岁的王世烈老人站在自家充满阳光的客厅内,诗兴又起。
窗外的小花园里,是老人亲手栽种的杏树、樱桃树、枣树、桃树,葡萄树……2002年,老人搬进了位于沈阳浑河南岸的这个现代化住宅小区,120多平方米的居室,宽敞舒适,“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
“好日子和改革开放、和住房制度改革密不可分。 ”老人感慨不已。
“我马上就要搬家了。”沈阳市铁西区居民张守礼说起住房,也是眉飞色舞。前不久,他的女儿在沈阳北站附近购买了一处新房,今年年底将入住。“他们走后,我和老伴就要从居住了11年的地方搬到这里了。 ”
张守礼所说的 “这里”,是指女儿现在的家,两室一厅,99平方米。 “这房子买了也就两年多。 ”张守礼说。
两位采访对象,不同的讲述角度,都在表达着同一个意思:改革开放30年,住房制度的改革真正使普通百姓安居梦圆。
从“忧”其屋到“优”其屋
1978年,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张守礼成了家,但在此后两年间,他一直为住房发愁。老家在兴城农村的他,婚前在沈阳只能“窝”在单位安排的集体宿舍。但结婚后去哪里住呢?这成了难题。
“最初我和爱人想‘赖’在集体宿舍,但这根本不现实。”那时,和张守礼住在一个宿舍的两名同事帮他出主意:“我们回家住,你和爱人就‘大学’在宿舍,别让大学科的人发现就是了。”
住在集体宿舍,终不是长久之计。不久后的一天晚上,赶上单位“清理”集体宿舍的“外来人”,无处躲藏的张守礼只好从窗户跳了出去,他爱人赶紧关灯,拉上窗帘,“任外面查房的人使劲敲门也不答应”。
经过这次“惊吓”,张守礼的爱人再也不敢在集体宿舍住了。没办法,爱人只好带着他住到娘家。“岳父一家的住房也就二十多平方米,加上我俩,一共六口人,怎么住,只有对付。”张守礼回想当年,说了一句话:“愁死了。 ”
1980年,所在的单位为年轻职工建临时住房,张守礼“差点失去这次机会”。“不知什么原因,建房部门把我给忘了,后来多亏我所在部门的领导找他们,才帮我把问题解决了。”说到这里,他特意强调:“这房子可是‘挤’出来的。 ”
单位设计修建的15间平房,因为张守礼而成了16间。 “房子很小,12平方米,还包括厨房,但这样我就很满足了。 ”他说。
1985年,张守礼一家告别了简易平房,住进了单位分配的一个38平方米的单间,“就有厨房、卧室,没有厅”。即便如此,他还是很高兴:“一是因为终于住上楼房了,用上煤气了;更高兴的是,女儿可以回家住了。 ”原来,住平房时,因为公共厕所离得很远,从小和父母一起住在姥姥家的女儿“根本习惯不了”,一直待在姥姥家。这下好了,有了这个单间,女儿回到了父母身边。
“1978年到1984年,我们全家住在乡下翻建的砖瓦房,使用面积18平方米。”多年来,王世烈不断用画笔和相机记录着自己家的乔迁史。他说:“改革开放初年,住房条件很艰苦,大家都盼着什么时候能住得宽敞一点。 ”
1985年,王世烈一家人的居住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从农村回到沈阳后王世烈买了动迁房。 1986年夏天,动迁开始了,“看到铲车扒了房子,到后来新房建起来了。 ”1988年,王世烈一家搬进了回迁楼。回迁楼的面积是58.8平方米,3个屋,南面两卧室,北面一书房,有厨房,没有厅。“没想到,挺宽敞。全家兴奋得不得了,12寸的黑白大学机换成了大彩电,老伴高兴地拿出旗袍,让我帮她拍照‘美一把’。 ”至今,王世烈仍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转。
1997年,张守礼的住房再次“升级”。单位给他分配了一套72平方米的房子,“面积大了,格局也比原先好多了,一家人住绰绰有余,我也有了自己的书房”。
2006年,张守礼的女儿结婚,有了属于自己的产权房。这一年,她26岁。28年前的1978年,她父亲也是26岁。但两代人的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却天差地别。
“不久后,我就要搬家了。新家是酒店式公寓,进去就可以住了。”采访时张守礼的女儿告诉记者。
“几经变化,居住条件是越变越好。 ”王世烈告诉记者,在回迁房住了多年后,“孩子都大了,又觉得房子小点,于是2002年就在浑河南岸买了121平方米的新楼。 ”
“过去换房,是嫌不够大;现在买房,首先考虑的是居住环境。 ”王世烈总结。在他看来,现在的房子已经不再只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四世同室、七八口人同居一室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辽宁省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王永胜说。
近30年里,我省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据测算,1980年人均建筑面积仅为11.5平方米,2007年人均建筑面积增加到23.77平方米,增加了12.27平方米。到2007年,住房成套率达96.9%。他说,改革开放30年,城镇居民的生存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住房面积越来越大,配套设施越来越全,购房支出迅猛增长,居住条件和环境越来越好。
共2页。 1 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