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企业海外并购需“谨慎前行”
2009-04-30
  记者 孙德生   12月12日,“辽宁省企业海外并购研讨洽谈会”在沈阳举行。会议旨在为辽宁省有实力、有意向到海外并购的企业与国外具有从事国际并购经验的专业机构,和政府投资促进机构搭建起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会上,普华永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欧通投资咨询等国际知名机构专家及德国巴伐利亚州驻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就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操作程序及涉及的法律问题,国外产业环境、融资渠道、成功案例,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海外并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专题,与省内近百家有意向到海外投资并购的企业代表进行研讨和洽谈,并发布海外出售企业有关信息及国家有关部委及地方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支持政策。   海外并购要打有把握之仗   与会专家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工业大省的辽宁应进一步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到海外并购科技型企业,进而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市场和应对国际市场的经验和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撑,可谓正当其时。   据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去20年里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而中国则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当然,对于刚起步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应奢求在短期内就达到“稳操胜券”,但认清当前企业海外并购中存在的难点,将有助于辽宁企业打好有把握的并购之仗。   一是主权财富基金将带动企业海外并购。我国在成立了中投公司之后,未来会运用外汇储备进行更加多元化的投资,其中包括购买海外公司股权。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扩大海外并购的总规模,并使各国企业更熟悉来自中国的资本运作者,甚至可能需要国内企业配合进行海外投资,从而对企业海外并购产生促进作用。   二是人民币升值将加速企业海外并购。在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的情况下,企业也更有动力走出国门购买相对便宜的国外企业。   三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将出现齐头并进之势。一方面,在央企重组和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大型国企的内部机制活力不断增强,而政府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许多行业龙头企业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会更积极地在海外寻找潜在市场。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都将出现突破性进展。   普华永道东北业务主管合伙人关兆文认为,在并购经验、制度环境、人才技术和管理要素等方面,目前辽宁企业还不具备实施大规模海外并购的条件,因此整体上不能操之过急。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扎实地推进企业海外并购的尝试,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也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与创建品牌的双重目标。   海外并购要兴奋和冷静并重   目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鲜有成功,金融危机的到来却又让国内企业对“抄底机会”跃跃欲试,表现得十分兴奋。然而,国内企业还需要练就哪些“内功”才能在全球资源市场上一试身手呢?   “金融危机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大好机遇,在中国资金蜂拥而出的时刻,企业还需要保持冷静,要兴奋和冷静并重。跨国并购的目的不仅是生产、市场和资本的扩张,还是利润的扩张,这方面存在各类陷阱及复杂的因素。”与会的普华永道(上海)咨询专家叶长青如是说。   国际并购的经验显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国内并购。 60%的并购都曾以失败告终。中资企业并购海外企业如何把握?   对此,欧通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朝霞建议,并购时最好选择实体经济和债务比较清晰的公司,另外,目前更应该考虑借助审计和研究机构来协助并购。最重要的是不要企图一口吃成个胖子,可以考虑“分部位”并购。此外现在外国企业价格已经相对偏低,因此应该收购一些运行良好处于上升期的中小企业。   专家建议,中资企业实施海外并购要练好如下基本功:首先应该有一个清晰战略思路,到底去收购技术或收购销售网络,还是去收购国际品牌?第二要把握好本身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全球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以免在行业周期不大适合的点上去高价收购一些资产。第三在跨国并购确实要兼顾计划和执行。第四要非常全面地做调查,对被收购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第五要与所有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   海外并购寻求“双赢”更可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并购的天平不会永远向一边倾斜,也就是说寻求“双赢”,争取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可取。   目前,我国企业的并购大多发生在中国本土,即中国企业对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海外并购主要体现在资源并购、品牌并购和渠道并购上。毋庸置疑,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开始与国际直接对接,与外资企业在同一个价值链条上对抗,中外市场的磨合和融合也因此加速。此外,与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经历了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收购等演变相比,中国企业在海外倾向于直接通过资金并购。在中国企业缺乏国际并购经验的情况下,并购后的整合消化结果更值得关注。因此专家建议,在目前条件下海外并购不要光想到自己占便宜,“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策略往往更容易奏效。   的确,金融危机为国内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抄底机会。然而,国内企业有多少可以在全球资源市场上 “独自抄底”?   据专家对一些企业海外并购的观察发现,这些企业往往缺乏明确战略,在并购时存在一时冲动的因素,没有针对东道国的法律、市场、环保等方面做足可行性研究和调查,而这一点往往导致最终的并购失败。此外,国内企业在并购后的文化、人才整合方面的能力和意识也相对薄弱。由于并购前期战略不明确、期间准备不充分,后期整合经验欠缺,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成功率往往较低。   应该看到,对于海外并购活动,每个时候都是有利有弊,特别是经济低迷时更是“双刃剑”,这个时候整合的成本低,但收购企业资源的整合力度会不足,因为大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底,什么时候可以有信心,这与股市上的操作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国内企业争相进行海外投资,首先比的是风险意识,其次是毅力和耐心,最后才是水平。   据此专家建议,面对种种挑战,中国企业不仅要勤练“内功”,还要戒除“一低头就捡个大金娃娃”的观念,树立起共存共赢的理念,才能在海外并购中审时度势,立于不败之地。而各级政府在此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细化对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具体指导,在金融、财税、涉外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