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市大学生服务中心 为青少年扶危济困的110 |
2009-04-30 |
|
【编者按】沈阳市第十四次团代会将于12月17日至19日召开。五年来,在市委和团省委领导下,沈阳共青团顺应时代潮流,着力推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的创新,在沈阳全面振兴的伟大进程中谱写了波澜壮阔的青春篇章。本报从今天起,连续刊发三篇反映沈阳共青团五年来取得的新成果、创造的新经验的报道,以飨读者。
12月12日,沈阳市大学生服务中心的指导老师来到沈阳农业大学,给400多名大学生上了三堂如何当家教的课程。为了让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更有效果,大学生服务中心一年来已经开展了数十场这样的指导讲座。
由团市委牵头的沈阳市大学生服务中心成立三年来,在财政划拨专项经费的基础上,自筹资金1100万元,救助重大疾病青少年188人,办理大病救助保险1.2万人;直接服务大学生35万人次,其中资助特困大学生27770人,为大学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8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6134个、家教服务8000余人次、心理咨询6000余人次,被大学生亲切地称为“我们的110”。
“沈阳市大学生服务中心按照社会的需求,找到了服务青年的切合点,在实践中培育了青年。”2007年4月29日,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等领导同志到团市委考察时对大学生服务中心和全市青年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女生做家教最担心安全问题,服务中心不仅教我们做家教的安全常识和法律知识,还为我们大学生免费提供家教信息,对我们帮助很大。”贫困大学生小金在大学生家教网的帮助下,已经当家教一年多了,她每周末到一名初中生家里教授英语、数学,以此解决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费用。服务中心还倡导家长从正规渠道聘请家教,在每周六下午举办免费的大学生家教招聘会。
就业是当今青年的焦点问题,大学生服务中心瞄准这一难点,汇集全市青年企业家、经济学家、知名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组建沈阳市青年创业导师团,采取面对面集中授课和一对一扶助等形式,帮助18-35岁的失业、半失业或者待业的青年,提供长达3年的陪伴式创业服务。还为每名创业青年提供3-5万元基金,采取无息无抵押的借款方式,3年内分期偿还,资金偿还后循环使用,为青年创业提供了“第一桶金”。
大学生服务中心通过件件实事,使共青团组织与沈阳青年的心贴得更近、手拉得更紧、情融得更浓。
本报记者 霍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