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三大文化同源如何为沈抚同城创获叠加效应
2009-04-30
  记者 王 研   张 威 作   □整合沈阳与抚顺的记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情感上,都可以获得许多的凭借与支撑   □三大文化源是整合沈抚的三大支点,在沈抚同城化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必将被进一步深入整合   □整合记忆后的沈抚两城,将在同城化的过程中,形成更具潜力的板块式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共同体在差异之中建立起的互补型共同体,可以在共同性与差异性之间收获双倍甚至数倍的叠加效应

  在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有一条高不过千米、长不到四里的山脉,叫做滚马岭,那里便是浑河的发源地。   浑河,长368公里,古称沈水。依傍浑河,毗邻而居的沈阳与抚顺,千百年来共同在这条河流的滋养下繁衍生息着。   河流是土地的血脉,沈阳、抚顺,这两座城市,因为浑河的牵连,而成为天然的命运共同体。在相连的自然生态,相连的历史人文,相连的社会民生,以及相连的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沈抚两城也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收获着许多相同的记忆因子。当沈抚同城的概念推出并付诸实践后,这些记忆因子的整合,将为两座城市的相融与共进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和更宽阔的视野。同时,这样一个记忆整合的过程,也为沈抚同城后文化资源潜力的发掘创造了更宽广的思考空间。   熟悉沈阳与抚顺的人,都能说上几句关于这两座城市的渊源。它们的城市特质十分接近。如果给沈阳定义几个关键词,最常见的诸如:工业城市、满族文化、东北重镇等等。这些关键词同样适用于抚顺。因此,当我们试图整合沈阳与抚顺的记忆时会发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情感上,都可以获得许多的凭借与支撑。   三大文化源构成记忆整合的三大支点   沈抚同城是以沈抚三大文化源,即浑河源、清文化源和工业文化源进行总体定位的。这三大文化源也是两座城市在同城化过程中进行记忆整合的三大支点。   首先是浑河源。 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归辽阳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州”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而“抚顺”一名则最早见于1384年,当时的明王朝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下建砖城一座,取名抚顺城。两座同于浑河北岸诞生的城市,一直以浑河为城市的母亲河。浑河的源头在抚顺境内,流经沈阳,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浑河为两座城市创造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而本居于浑河之北的沈阳和抚顺,都开始向浑河南岸发展。如今的浑河,已经成为沈阳城与抚顺城中的美丽风景,沿河两岸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构成了两座城市的新形象。并且,随着浑河通航计划的不断推进,未来乘船来往于沈阳与抚顺将成为现实。无论是旧时还是今日,浑河无疑是承载两座城市共同记忆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浑河就是沈阳与抚顺共同的脐带,而浑河的生命故事,也就是两座城市最原始和最本真的记忆共同体。浑河不仅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等有形因素方面将沈阳与抚顺连为一体,也在用河流沉淀的记忆等无形的因素牵连着沈阳和抚顺的命运。   如果说浑河是在地域上牵连沈阳与抚顺,那么在人文风俗方面令两座城市具有同城化根据的,便是满族文化。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政权,定都于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即今日的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此后,在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并迁都于辽阳。1625年春,努尔哈赤决定迁都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作为清王朝的历史遗存,分别位于抚顺和沈阳两地的赫图阿拉城、永陵、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构成了清文化与清前史最全面的缩影。永陵、沈阳故宫、福陵、昭陵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抚顺与沈阳,同样扮演着清王朝肇兴之地的角色,也同为了解清朝历史、满族风情的主要城市。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这段互相关联的历史记忆,也为两座城市培育了相似的风俗与特质。整合这样一段记忆,也就是在整合两座城市的风俗与特质,寻找它们共同的文化根脉。   沈阳与抚顺的另一重要文化源,便是工业文化。或许是因为地域相近、历史相近,因此造就了两座城市相近的发展轨迹;又或许是因为发展轨迹的不约而同,又进一步促进了两座城市在地域和历史上的依存性。共饮一河水的沈阳和抚顺,除了拥有相同的古文化资源,还拥有相同的现代文明烙印。两座城市同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抚顺曾被誉为“煤都”,沈阳铁西区则有“东方鲁尔”之称。同样是大型工业城市,拥有大批工业设施、工业人口,城市里又同样弥漫着浓郁的工业气息,由之而形成的城市性格对两座城市来说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标签性意义。经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阵痛后,两座城市同样面临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在发掘工业之外的城市新形象的同时,那些有关工业的记忆依旧深刻地烙印在城市的记忆中。工业文化,必然是沈阳和抚顺之间进行对话的最适当的共同语言之一。   人们用“文化同源,人文相亲”来形容沈阳与抚顺之间的关系,由于三大文化源相交融,为沈抚两城奠定了共有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因浑河源、清文化源与工业文化源而形成的记忆纽带和记忆共同体,除了构成沈抚同城得以实现的现实根据之外,在沈抚同城化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必将被进一步深入整合。   同城化将形成更具潜力的板块式文化资源   所谓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因此,同城化也即是城市与城市之间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这一整合的过程,会带来双赢的局面,会刺激更大的潜力产生。著名城市问题专家朱铁臻曾经撰文指出:“同城化”并不是“同一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整合记忆后的沈抚两城,随着同城化的逐渐实现,无疑将会拥有更具潜力的板块式文化资源。   近年来,沈阳与抚顺共同开发文化资源的行动已经在旅游业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2007年举办的沈抚旅游同城化研讨会期间,有学者表示,由于沈抚两城拥有共同的人文历史、相近的自然条件,在旅游资源方面可以实现有效互补、统一开发,包括自然生态旅游、清前历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以及工业文明旅游等旅游线路,目前正在形成的重点线路有沈抚山水生态旅游线路、沈抚历史遗迹旅游线路和沈抚红色旅游线路。这种将“山水生态旅游”、“满族风情旅游”、“红色旅游”以及“工业旅游”为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性开发的办法,有利于沈阳与抚顺文化资源潜力的再开发,并且开发此类具有高度融合性的特色旅游项目将增强两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清文化资源为例,沈阳的旅游品牌之一便是清文化,把清代宫廷礼仪和满族民俗文化融入旅游项目当中,突出展现了历史文化名城沈阳的独特风韵和城市魅力。毗邻沈阳的抚顺,作为清文化的发祥地,同样拥有众多珍贵的清文化历史遗存,并且与沈阳的同类文化资源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之后,梳理出了一段更清晰的清前历史,并且也使清文化被赋予了更加丰厚、完整的文化底蕴。工业文化方面,沈抚两地可开发的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比如抚顺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西露天煤矿,沈阳有铁西工人村生活馆,许多已被开发为文化旅游项目的著名工业文化遗产,为两座城市提供了携手合作的基础,并且也为那些希望整体概览新中国工业发展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虽然同城化可以帮助沈阳与抚顺的文化资源组成一个共同体,但是,两者之间必然是存在差异的。在差异之中建立起的互补型共同体,避免了重复性、同一性,反而创造了更宽广的思考空间,可以在共同性与差异性之间收获双倍甚至数倍的叠加效应。   沈阳与抚顺,正在通过“同城化”来创造历史。两座毗邻而居的城市,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因素而具有了兄弟一样的血脉关系,这似乎是天然的命运。今天,它们将一起主动书写命运,将这种血脉关系进一步一体化,那些源自于它们自身的记忆,也必将在这一过程中被整合、被交融。可以预见的是,沈抚同城的记忆整合将为未来的“同城化”文化资源创造更多的机遇。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