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禽飞隼抬头不见低头见 鸟儿冬天北方也安家
冬季到浑河来看鸟
清晨和黄昏
观鸟最佳地点:
工农桥三好桥东陵桥附近
近日,不少细心读者欣喜地向本报反映,我们的浑河喧闹起来了,大量带着翅膀的“精灵”在这里出现,甚至比夏季还要多。这一反常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11月29日,专家向记者揭示了谜底,其实沈阳的冬天是城市里观鸟的好时机。
千只赤麻鸭把浑河当家
记者带着好奇心,顺着浑河水鸟的零星踪迹“溯源”,希望能找到它们在此时集结的秘密,并想找到鸟儿的大群。终于,11月29日,有读者发现在浑河东陵工农桥下游附近有一千多只野鸭,这些鸟儿“衣装整齐”,和谐共处,它们有的追逐嬉戏,有的独自理毛,有的头扎入水底寻觅食物,一派其乐融融的场面。
“冬天来了,一群大雁向南飞”,这是妈妈常教给小孩子的诗句。鸟的迁徙是一种自然规律,按照常理,冬季应该是候鸟南迁的时节,夏天在北方沈阳繁殖过后的鸟儿应该在秋季陆续向南方迁徙越冬,冬季候鸟留沈属于反规律现象。
多种因素引鸟儿留下
辽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周海翔肯定地告诉记者,近两年,的确有很多候鸟开始在沈阳越冬了,它们主要集结在浑河。据他几年来的观测,候鸟数量高峰还不是现在,春节前后沈阳城市内的候鸟可达几千只。
周会长分析说,出现这种现象有几种原因。首先,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沈阳冬天气温比往年高。其次,浑河内的人工坝使得浑河流水段增多,河水不结冰区域增加,给游禽创造了最喜欢的生存环境。另外,在浑河上游的辽宁发电厂使浑河水温度提高,且环保达标,适合游禽生存。
冬季两个时间段观鸟最佳
周海翔说,据他观察,冬季在沈阳浑河内活动的候鸟种类较多,有:赤麻鸭、小鷿鷈(音:批梯)、凤头鷿鷈、普通秋沙鸭、斑嘴鸭、绿头鸭、鹊鸭等。夏天,来沈的大批候鸟主要集中在城郊,如康平卧龙湖、法库獾子洞水库等地,城市内的数量比较少。而冬天留沈的候鸟则主要集中在浑河。
这些鸟儿根据食性不同,白天有的到城郊农田里寻找秋天遗落的稻穗,有的在河里寻找小鱼和植物根茎,晚间则在浑河里休息。
鸟儿大批出现的时间集中在每天的清晨和黄昏两个时间段。
冬季候鸟给沈阳市民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景点”,市民在此时间内,可带双筒望远镜观鸟,如想更仔细辨别鸟类活动,可带单筒望远镜,家用数码相机也可以观察并拍摄鸟儿。
鸟儿的踪迹是有规律的,一般浑河内有坝的水域下游,都有候鸟,均适合观鸟,如工农桥附近、三好桥附近、东陵桥附近等,只是鸟的数量多少不一。另外,一些浅滩、近似干枯的河段也是鸟儿的喜爱地。
猛禽踪迹也有规律
另外,周海翔还告诉记者,冬天,沈阳还有很多猛禽和林鸟可以观,时下普通■、毛脚■、大■、红隼也相继来沈阳越冬,喜鹊、乌鸦则是沈阳的“常驻人口”,在城市内一些刚动迁的开阔地,或者城市周边的树上、电线杆子上,你随时能够看到虎视眈眈等老鼠的猛禽。
专家提醒说,观测鸟儿时要讲究“礼仪”,不要打扰它们的正常生活,不要为了拍摄惊吓鸟儿。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向鸟儿投食。
本报记者 徐微微
摄影 周海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