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30年 居民的锻炼、健身方式越来越多 |
2009-04-30 |
|
以前自己挖沙坑跳远 如今健身器安在家门口
30年来,居民的锻炼、健身方式越来越多
刘志山每天都坚持锻炼,30年雷打不动
[阅读指引]
刘志山,今年68岁,住在铁西区北一西路6巷6-12号楼已经有28个年头。说起改革开放30年,一直喜欢体育运动的他,最大的体会就是居民健身方式的变化。他说:“以前大家闲下来不知道干啥,只是三五成群地聚堆儿晒日头,可现在,一出门就能见到健身广场,大家热闹闹健身,真是开心。”
11月17日,记者来到刘志山住处时,老人刚刚锻炼完身体,戴着眼镜的他正专心看报纸。“最近天冷,衣服穿多了,这跳舞、做健身操还有点费劲了。”老人笑呵呵地说。随后,他和记者唠起了这30年来自己及小区居民的健身之路。
1978年:自己挖沙坑跳高跳远
1978年,刘志山在沈阳铁路公安处大成站派出所工作。因工作关系,刘志山与妻子穆建新同住在皇姑区明廉路附近的宿舍。刘志山回忆,当时他与妻子住在一个12平方米的房子,尽管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着工作,但他从不忘伸伸胳膊踢踢腿,沿着尘土飞扬的马路跑上一圈。
刘志山回忆,当时宿舍大院里有近30个孩子,因为没什么可玩的,男孩就弹玻璃球,女孩就跳大绳。那年的7月,刘志山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自己做个健身广场。于是,他拿起铁锹,在宿舍大院里,一锹一锹地挖,又从附近的工地上,要来了很多沙子,大半天过去,一个长5米,宽3米的沙坑就出现了。此后,在他的带动下,孩子们开始在这里玩起了跳高、跳远。刘志山说,这个沙坑一直用了10年,让宿舍大院的孩子们找到了体育健身的乐趣。
1985年:“抓娘娘”和“下五道”
1980年,因工作调动,刘志山搬到铁西区北一西路6巷6-12号的宿舍,一住就是28年。“那时没什么可玩的,大家一闲就是一天。”刘志山说,当时的生活是“溜房根,串房檐,张家长,李家短。”
1985年,刘志山调任沈阳铁路局沈阳车务段大成站运转组书记,尽管工作变得繁忙而杂乱,但他依然每天坚持晨跑,而且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在单位和同事们打篮球、乒乓球等。后来,大院里渐渐兴起了打扑克和下石子儿。刘志山说,打扑克大家只会玩“抓娘娘”,但因没有其他活动,围观的人常常多出打扑克的。至于“下五道”,其实就是在地面上画出一些条框,两个人各拿5个小石头像下棋一样对垒。
1 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