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婆一天不见她就发蔫 儿媳“孝”字让她很美丽 |
2009-04-30 |
|
许静,一个称不上美丽的女人。按她的说法,自己应该还算是个残疾人。她双眼严重斜视,与人交流时,不得不“看”向一侧。对她来说,一片有色彩的大背景是最漂亮的,因为她可以不再费力地找“中心”。可她心中永远有个“中心”,就是一个“孝”字。
专职伺候公婆
46岁的许静住在铁西区广业路9号楼。1994年,离异后的她带着一岁的儿子嫁给了比她小一岁的王会春。许静说,王家经济条件不好,婚后她一直与公婆同住。起初几年,她还推着倒骑驴出去卖水果,以贴补家用,但后来公公因患脑血栓瘫痪在床,婆婆又有肺气肿,她不得不专职伺候瘫痪的公公和病怏怏的婆婆。
“那时,每天给公公换尿布、洗脚、擦身子,为了补充营养,还给公公做‘小灶’。”许静说,尽管家里条件不好,就连冰箱、暖瓶都是邻居借的,但从来不亏待公婆。邻居们说,她公婆的碗里少不了肉,没有肉,公公可是不吃饭的。
每天定时看望
“这房子太小,住着不方便,而且晚上灯光暗,孩子学习不方便,灯光亮,你公公又休息不好。我们上外面租房吧。”2000年的一天,婆婆执意让许静物色个出租房。几天后,许静将公婆安排在附近的一处平房,她说,公婆离自己不远,骑自行车10分钟就到。
此后,居住在铁西区广业路9号楼的居民们,每天都能看见许静骑着自行车出门,最多时一天要出去四五趟。“如果没什么事儿,我一般下午去公婆那里,给公公换尿布,回家洗,晾干后第二天送去。”许静说,4年里,她没落下一天,即便自己发烧吃着药、刚挂完点滴都要去“报到”。说到这儿,许静哽咽了。她说,2006年,她的父亲在病故前,曾住院大半年,可她只匆忙去看过3次,就连父亲去世时都念叨着她的名字。“我不是不孝,真是分身乏术啊。”许静难掩悲伤,泪水吧嗒吧嗒掉了下来。
孝心不能“穷”
“你儿子不要我了。”两年前,许静偶尔会和公公开这样的玩笑。每次听到这话,她的公公就特别激动,嚷嚷着要找王会春算账。但如今,许静再也不和公公开这样的玩笑,她知道公婆都离不开她,哪怕是玩笑都会让老人琢磨一段时间。
“幸好我们有你这样的好儿媳,可你也得注意身体。”婆婆常常握着许静的手,一唠就是小半天。许静说,每天她基本都是固定时间去看望公婆,稍微晚一些,婆婆就会犯嘀咕,公公就会发蔫了。”许静笑了,表情里带着一点幸福,还有一点可爱。
衣服都是别人送的,家具没一件新的。许静说,自己很穷,过得也很苦,但是人可以很穷,孝心不能“穷”。她相信,一颗孝心会让人精神富有,会让人得到更多的快乐、欣慰、回报。
本报记者 刘宏伟
(感谢社区记者崔汝棠提供新闻线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