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市市长夏德仁:确保主要指标实现“两个高于” |
2009-04-30 |
|
确保主要指标实现“两个高于”
———访大连市市长夏德仁本报记者崔捷刘国华侯国政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既是挑战,更是机遇。”11月13日,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平静的语调中流露出自信,“大连市将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有利时机,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确保全市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实现‘两个高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东部沿海省份平均水平)目标,继续在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中发挥龙头作用!”
夏德仁说,当前首要任务是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布置上来。既要充分估计到可能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更要看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谈及大连目前的经济形势和走向,夏德仁用了三句话加以概括:一是“总体形势是好的”。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二是“要做好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尽管形势总体良好,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深入,对大连明年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大连市应未雨绸缪。三是“大连仍处在一个战略机遇期,机遇大于挑战。”国家扩大内需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以及东北大振兴和沿海大开放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大连经济快速增长。
“在困难面前谁行动快,谁就会赢得主动。”夏德仁说,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下滑的不利影响,早在今年8月份,大连市委、市政府便出台9条旨在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今年11月10日,国务院召开省区市人民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推出十项扩大内需重要措施,对此,大连市做到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大连的“快”,体现在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和项目建设的争分夺秒上。11月10日中午,国务院会议刚结束,夏德仁便立即与中国北车集团洽谈,协商北车集团在大连建设全国最大机车工业园。当晚,回到大连,夏德仁又连夜主持市政府紧急会议,传达国务院会议精神,并把向国家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的任务分解给各有关部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水库加固、生态保护等十多个项目被纳入国家千亿元投资大盘子。同时,针对国家明年1万余亿元的投资规模,大连市也正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重”,就是集中出台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强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等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政策措施。其中在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方面,大连市共推出包括建设五大城际交通工程、十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十大民生工程等在内的大项目52个,预计项目总投资额达5400亿元。“准”,就是抓住重点,当务之急是着眼于大连率先全面振兴长远需要和战略全局,按照国家推出的十大措施,抓紧推进铁路、公路、海底隧道、城市地铁、机场、港口、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就是抓落实,政府相关部门深入实际,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降低风险。同时,为了争取国家支持,从项目选址到最后资金安排方案等前期工作,都实现了做细做实、万无一失。
对于今年最后两个月,夏德仁表示一定要收好年终这个口,不仅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经济指标,而且有些目标要超额完成。GDP要确保实现15%至16%的增长幅度;财政收入力争实现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30%。全市重点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形成以大连港为核心的辽宁港口群;加快大连机械制造、造船、石化、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等四大基地建设,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水平;以长兴岛、花园口、大连开发区、大连保税区等开放先导区为重点,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紧紧围绕“富民工程”的实施和市政府为民办19件实事的落实,努力做好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再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工作,不断提升百姓生活质量;高度重视并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稳定。
展望即将到来的2009年,夏德仁说,大连市将化危为机,紧紧抓住我省沿海对外开放升级和国家拉动内需的重大机遇,做好两方面重点工作:其一,争取国家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加大大连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其二,结合国家拉动内需政策,大连工业结构及时做好适应性调整,其中核电装备、风电装备、机车车辆、石油化工等产业将瞄准国家重大拉动项目逐个对号入座,确立今后发展方向,以便迎接国家新一轮经济发展高潮,奠定大连率先全面振兴的雄厚产业基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