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我听歌的“家伙”越来越小
2009-04-30
  核心提示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第一个舞台是我家窗台,第一位‘音乐老师’是生产队的大喇叭,第一件家用电器是一台收音机,之后有了组合音响,后来,‘随身听’成了我的贴身伙伴,接着我又有了便携式CD机、MD机、DVD机,直到现在使用的MP3、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硬盘。我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歌唱演员,我的经历代表了很多同行的经历,可以说是中国文艺界30年发展变革的写照。”沈阳著名歌唱家周皓自己都数不清她积攒了多少听歌的机器、磁带和录像带,闲暇时她看看自己的“小博物馆”,摆弄着这些东西,30年来的故事仿佛电影般在她脑海中闪现。



  上世纪70年代:收音机是“声乐老师”   “小时候跟父母下乡,生产队大喇叭里不时播放歌曲,那就是我的音乐欣赏课,尽管那聒噪的声音很不入耳,连歌词都听不清,可是我第一次‘触电’就是从这大喇叭里,《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样板戏……”周皓那时候就有了当歌唱家的梦。改革开放之前,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一台收音机就是一件奢侈的家用电器,人们把它摆放在柜子最显眼的位置,有的用红布蒙着,听新闻、听音乐、听评书,那是人们每天最重要的娱乐活动。“我每天最快乐的时光是听收音机,可我爸爸却不让听得时间太长,只要收音机外壳的温度一高,就命令我关掉,他怕把收音机烧坏了。后来我趁父母上班和睡觉的时候听,夜里趴在被窝里,把音量调到最小。一次我把收音机调台的钮弄坏了,爸爸心疼得不得了,狠狠地批评了我。”   收音机成了周皓第一位“声乐老师”,她学会了歌曲,学会了样板戏,她会唱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杨子荣的《打虎上山》,阿庆嫂的《智斗》,慢慢地,她成了班里唱歌最好的学生,成了学校宣传队的文艺骨干,每场演出不唱七八首歌下不了台。后来,周皓被部队选中,穿上军装成为一名文艺女兵。   改革之初:录音机里学会港台歌曲   改革开放初期,单卡录音机出现在一些富裕家庭里。“有一天,我到朋友家玩,她拿出不大的‘盒子’,把一个小塑料盒放进一个拉门,启动按钮,这个‘盒子’竟然唱出了好听的歌曲,她说这是录音机,歌曲是港台最流行的邓丽君的歌,我听得简直着了迷。”回到家,周皓嚷着向爸爸要那种录音机,可沈阳根本没有卖的,这仿佛成了周皓的心病,天天嚷着要爸爸想法去买,平时一有空就跑到那位朋友家听歌。周爸爸无奈,只好向广州的老战友求援,一位姓张的战友当时冒着“走私”的危险,委托一位回沈阳探家的战士,把录音机藏在被子里打成背包,背到沈阳。   通过那台录音机,周皓接触到港台歌曲,一次她给主演伴唱,模仿了港台唱法,歌声一出,观众席就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观众顿时涌向周皓,台上的主演反而受到了冷落。不久,周皓从伴唱升到主唱,成为一名独唱演员。“1981年,我团赴上海演出,由于当时我没有什么名气,第一个节目就是我,我以一个狂歌劲舞的劲歌手形象出现在大上海,顿时红遍上海滩。可当时的媒体对我有争议,有的报纸评论我是‘流行歌坛的先驱者’,有的报纸评论我是‘沈阳歌手在台上扭着屁股演唱’”。在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美声唱法时,周皓经常在一场中演唱一首美声唱法的歌曲,再演唱一首流行唱法的歌曲,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可老师说她的流行唱法是“流氓”唱法。

1 2 :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