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筹城乡发展 营口市老边区探索城乡“等质化” |
2009-04-30 |
|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是营口市老边区委、区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中心工作。全区通过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持续加大推进力度,不断提升着农民的生活指数
记者 郑有胜
有线电视、自来水、公交、公共服务、全民医保……去年以来,这些一般在城市里才会出现的词语,被原样“复制”到了营口市老边区的60个行政村,近10万名农民逐步过上了跟城市人同等质量的幸福生活。
11月中旬,记者在老边区采访时,当地干部告诉记者,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是区委、区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的一项中心工作。全区通过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持续加大推进力度,正不断提升着农民的生活指数。
基础设施建设向城市靠近
老边区委、区政府领导认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通过持续不断的投入,彻底改变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的被动局面。
去年以来,老边区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村庄环境问题入手,投巨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了自来水、柏油路、有线电视和公交车“四个村村通”。去年5月启动的“农村改水工程”,全区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解决44个村近6万人吃水困难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老边区仅去年一年投在农村基础建设上的资金就超过亿元,真正把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更多地洒向了村屯、农家。
目前,老边区6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自来水;公交线路到村率为10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方便快捷的公交车欢快地行驶在农村大地上。
公共服务追求城乡一体化
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的同时,如何让农民群众享受到跟城市人一样的公共服务,是老边区实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致力抓的关键一环。在当地,政务审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如今正以城市的标准覆盖到农村。
11月10日上午,边城镇老边村卫生服务站内,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正躺在整洁的病床上输液,不时有村民前来咨询“新农合”医疗报销手续办理事宜,医护人员逐一为其解答。记者经过了解得知,老边村的卫生服务站现已成为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多样化卫生服务平台,不但负责村民的就医治病、疾病预防、健康知识教育,而且还协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积极开展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建立村民个人健康档案。
目前,老边区3个乡镇的60个行政村中已经建成97个像老边村这样的卫生服务工作站。今年,老边区还把区、镇、村分散的行政、服务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建成了三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在生产、卫生医疗、保障和劳务、治安法律和文化生活方面将政府服务窗口向农村扩展前移,实现了公共服务向农村“全覆盖”,进一步破解了农民办事难问题。
享受平等化社会保障待遇
老边区坚持以统筹城乡就业为目标,着力解决就业这个民生之本。该区实施普惠制就业培训工程,全力打造普惠制培训新格局——无论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无论是老边区本地的务工人员还是外地来老边的务工人员,只要是法定年龄内有培训愿望的进城务工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等,全部纳入普惠制“大盘”实施统筹培训,以此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今年以来,老边区已有5000多人参加了普惠制培训,其中进城务工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占60%以上,就业率达90%。
有小病不出村,患大病有钱治,还能得到医疗保险,这是眼下老边区每个农民所享受的医疗条件。为改善就医环境,拉近与城市居民的距离,老边区近年来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贯彻落实,目前全区农民参合率已达100%。在此基础上,今年该区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惠民力度,由政府出资为参合农民个人交费部分买单,同时实施“全民医保”政策,让全区城乡居民全部享受到医保待遇,政府出资650万元用于解决农民、城镇居民和集体企业转制前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还为每位农民每年交纳20元的补充医疗保险费用,仅此一项区政府就投入资金近360万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