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百姓撑起平安一片天 辽阳文圣区平安建设纪实 |
2009-04-30 |
|
记者 严佩鑫
前不久,家住辽阳市文圣区襄平街道安居社区的一对夫妻出差时耽误了返程,放学回家的儿子没钥匙进不了家门,妻子就按照“邻里守望卡”上的号码给对门邻居打电话,请邻居帮忙照看孩子;在襄平街道永乐社区,年过八旬的许世忠离休20多年来,始终为社区和谐与安宁奉献自己的余热,白天,社区巡逻队有他的身影,晚上,他又不定时地为居民看门望锁,守护着社区的安宁……
这些发生在辽阳市文圣区的一幕幕,展示着平安建设给该区百姓带来的可喜变化。已连续4年被省综治委命名为省级平安区的文圣区,是古城辽阳的中心城区,面对越来越高的创安要求,如何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把平安品牌真正在辽阳乃至全省叫响,成为摆在文圣综治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文圣区积极探索,集思广益,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三官’进社区”、“阳光调解”、“警灯闪烁”、“技防覆盖”、“稳控网络建设”等工程,有效地推动了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为百姓撑起平安一片天。
“三官”进社区
所谓“‘三官’进社区”指的是在区综治委的积极协调下,警官、法官、检察官固定联系一个社区,在社区内开展法律普及宣传、两劳释解人员帮教、矛盾纠纷调解、指导基层治安防范等工作,以达到保稳定、化矛盾、抓创建、促和谐的工作目标。自“‘三官’进社区”工作开展以来,广大政法干警积极协助社区干部履行社区调解指导员职责,开展法律宣传、帮教、调解等工作,促进社区和谐。
今年元宵节期间,福民社区一居民家聚餐,由于喝酒过量,兄弟间因日常矛盾互相指责直至大打出手,当时还报了警。社区干部将兄弟二人及有关亲属请到社区,管片民警在请示派出所领导后对此案进行了调解,运用心理、人情等手段对他们进行耐心规劝,兄弟二人当场相互道歉,重归于好。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区运用“阳光调解”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件,成功率达到100%,得到了双方当事人及群众的普遍认可,阳光调解的小和谐带动了社会的大和谐。
“警灯闪烁”和“技防覆盖”
第三产业发达的文圣区,夜晚是美丽而多彩的。为营造发案少、秩序好、群众安全感强的社会治安环境,该区从今年初开始实施了“警灯闪烁”工程,每个社区、学校、企业都建立了规范化的警务室,每个社区警务室都配备了1名以上正式民警、3~5名专职保安巡防人员,每个派出所都配备了专门巡逻用车,加大了巡逻的密度和力度。此外,文圣公安分局领导坚持每天由一人带队,组织机关及科室干警投入6辆巡逻警车上路巡逻,全面压缩犯罪的空间和时间,切实提高群众的见警率,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 “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
自“警灯闪烁”工程实施以来,该区共出动巡防车辆4000余台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7人,破获各类案件30余起,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高。
人防、物防、技防是平安建设的三大支撑点。为打造“平安文圣”品牌,维护社会稳定,文圣区还全面实施了“技防覆盖”工程。为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从去年起,该区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在繁华地段设立摄像头97个。不仅如此,该区还推广 “技防入户”,在居民住宅特别是沿街住户和商贸经营户中推广安装防盗报警装置,各个街道社区帮助困难家庭安装 “防盗钉”,最大限度地减少入室盗窃案件的发生。
创新思路实施“稳控网络建设”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创新群防群治方法,该区组织实施了“稳控网络建设”工程,在每个街道辖区平面图的基础上制作稳控网络平台,把辖区内的重点人员在平台上进行标注,划定这些人员的安全等级。在每个重点户的周围发展一户信息户,负责全面了解重点户家庭人员的变化情况及动向,发现异常及时向社区或街道报告。
与此同时,该区还增添了巡防新军。根据文圣公安分局提出的在 “三保夜巡队”的基础上组建一支治安巡逻防控大队——协警大队的请求,该区一次性投入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区协警队伍的组建、培训和统一着装。目前,这支协警大队正活跃在文圣区的大街小巷,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全天候巡逻,形成多点巡逻、平面交叉的稳控格局。
如今的文圣区,居住者安心,往来者顺心,投资者放心。“平安文圣”已成为文圣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响亮品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