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下馆子”吃“甩袖汤”曾是值得炫耀的事
2009-04-30
  
这是1982年刘志平的岳父岳母在沈阳市一经街开的小饭馆。记者 杨静 翻拍         昨晚,刘志平向记者介绍会宾园餐厅所取得的荣誉。记者 杨静 摄   会宾园的大厅里,一群人正围着大屏幕唱歌跳舞,十分热闹,墙上挂着“祝白老师生日快乐”的横幅。会宾园老板刘志平说,这是一个文艺队在为老师过七十大寿。在一个挨着大厅的包房中,刘志平在外厅传来的歌声“伴奏”下说,“今天订包房的多,就剩这一个了。 ”   “改革开放前,去饭店都得要粮票”,在刘志平的记忆中,那时候去喝汤吃果子,都算是挺新奇的事。“豆腐脑都不多,净是用鸡蛋和黄瓜丝做的‘甩袖汤’,没啥油水。不过在当时,那就算是‘下馆子’了,而且还是很值得炫耀一下的事呢。 ”   “有一次,我妈带着我去吃果子,当时用一两粮票加7分钱才能买一根果子,大家都攥着粮票排着长长的队,等排到咱们娘俩这儿,就剩下一根了。 ”我和我妈一人一半分着吃的……“这件事让刘志平印象深刻,”那时候都是粗粮、坛子菜,天天都不用想别的,哪像现在?“他指指大厅里唱歌跳舞的人们说:”现在还在为今天吃点啥犯愁,可是呢?犯愁的原因,大不同了。 "   1984年冷面按号买蹲在门口吃   1982年,刘先生的岳父在沈阳市一经街路口开了一家回民饭馆——“会宾饺子馆”,当时沈阳的饭馆还不多,而且他家的饺子别具风味,“那时候就讲‘吃油水’,生意很好做,第一批个体户兜里有点钱了,都愿意下馆子,在这儿三五块钱就能吃得很好。 ”刘先生回忆说,“到了饭点儿人非常多,有一次我带朋友去吃饭,正赶上中午,都没有座儿。 ”   当时刘先生在太原街做生意,“那里的饭馆都卖油茶面、茶蛋,花生和香肠的拼盘5角一小盘,1块一大盘。大餐厅里也不例外。 ”   “这大概是1984年左右的事,在太原街文化宫斜对面开了第一家冷面店,当时谁也没吃过冷面,太新奇了! ”回忆起当时买冷面的火爆场面,刘先生忍不住笑出了声,“好家伙,天天发号排大队买!两毛钱一碗。有时候排在后面的都买不到。一百多平米的店都满了,总有人蹲在门口端着碗吃。 ”   刘先生把改革开放初期的饭馆概括为“三小”:小门脸、小平房、小作坊。“大多是‘夫妻店’,老板得会做菜,通常都不雇厨师。几乎都是地方菜。”80年代中期,有一次他去广州第一次吃到了烤乳鸽,“当时不到外地就吃不到外地菜。 ”   90年代   开包房养乐队学英语迎外宾   1991年,会宾园扩大经营搬到了市府大路的西关一带,并在之后的两三年内由100多平方米扩大到400多平方米。当时人们下馆子,不仅要吃好,还要玩好,“我这是沈阳市第一批开包房、养乐队伴宴的饭店。 ”   当时西关一带就已经有很多饭店了,并且形成了享誉沈城的风味一条街。“那时候都以吃回族风味菜为一种时尚,全国的名演员来沈阳都愿意到这儿吃,本地明星更是常客”,火风、李春波、黄晓娟、贾承博……说起来过他家饭店的明星,李先生说“多得都记不清了”。   大概是在1994年,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正火的时候,有一次剧组来沈阳做节目,接待方就领着文兴宇和关凌来会宾园吃饭。“他们一进来,大厅里的客人一下就认出来了!都围上去又是签名又是合影的,他们一份儿都没拒绝,忙活了能有20分钟,才进包房吃上饭。 ”刘先生笑着说。   当时也常有外国客人来风味餐厅“下馆子”。刘先生回忆说,有一次来了4位欧洲客人,“都不会说外语呀!正好乐队里有一个大学生,我就现问的‘请进’、‘请坐’怎么说,用很蹩脚的外语跟人家说‘come in’、‘sit down,please’。 ”多亏刘先生很超前地在菜谱上印上了菜的照片,外国顾客就靠看图片来点菜。   2000年后   陪客人在饭店过“三十”   曾经,下馆子是奢侈消费,“破天荒”去一次,而如今,下馆子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而且人们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有营养、有品位,餐饮已经上升到一种文化了。   过去,大年三十人们都愿意在家里团聚,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2000年以后才有来餐厅过三十儿的。以前过年我们都休息,现在越是过年越忙。”2008年的春节,刘先生的餐厅忙和到后半夜三点才打烊。大屏幕放着春节联欢晚会,顾客看着电视,边吃边聊,特热闹。   餐饮业的大发展也为传统风味饭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谈起经营之道,刘先生说了一句话:“商无特不立,业无诚不远”。他的店有很多是十几年的老顾客了,“从我们到这开业就在我这吃,现在还总过来!”   而刘志平也从一个开饭馆的,变成了一个“饕客”,川、鲁、粤、湘等国内各大菜系渐渐铺满沈城,欧式、韩式、日式各国风味也不足为奇了,2003年,在女儿的提议下,一家人第一次走进川菜馆吃水煮鱼。“当时有了川菜馆,也没去吃过,女儿就想请我们吃点新鲜的。”刘先生说,“第一次吃这么辣的东西,吃的大汗淋漓,辣的脸通红,但是很过瘾!”刘先生的妻子以前一口辣的都不吃,但这次也吃了两口尝尝鲜。   那一次,刘志平想到了当年排队和妈妈买到的那半根油条,“时代的确是变了。”他想。 记者 杨静   【相关链接】   “十一”黄金周 沈阳人吃进5亿   今年“十一”沈阳餐饮零售额增势明显。据市商业局对十家重点餐饮企业的监控统计显示,十家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7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0%。估算节日期间全市餐饮业营业收入达5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而在全国来看,1-9月份的住宿与餐饮市场,也呈现出增长的良好态势。   据商务部统计,前三季度餐饮市场主要特点:一是“农家乐”餐饮备受青睐。首次出现的“五一”、“清明”两个小长假,带动“农家乐”休闲餐饮大幅增长,据监测,农家乐餐饮消费同比增长达到30%。二是婚宴扎堆现象突出。三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第三季度全国住宿和餐饮消费需求大幅增加,零售额达到3848.1亿元,同比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7.5个百分点,据商务部预测,我国今年全年住宿与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15390亿元,同比增长24.6%;全国人均餐饮消费支出将达到1158元,同比增长23.9%。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