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江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充分尊重科技人才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支撑引领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
2009-05-15

苏荣

(2008年3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志们: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省科技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重奖张文海、石屏和颜龙安三位院士。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奖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隆重表彰和奖励贡献突出的科技工作者,就是要表明省委、省政府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表明我们推进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让勇于创新的人们得到最高待遇,让科技领军人才得到最高尊重,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党的十七大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和要求,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tujian.org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增强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一个国家能否长久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越来越取决于其科技进步的速度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时代的潮流,是世界的趋势。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创了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工业文明;以化工、电力和内燃机等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类现代化的大生产普遍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传统的机械化、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的实践充分证明,谁拥有了先进技术,谁就能获得迅猛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发达国家之所以获得发展活力、抢占先机,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积极运用科学发现和科技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从我国现阶段看,我们在科学技术领域已经初步具备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较强实力,科学技术在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优势方面,正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整体上还亟待提高。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第一位的战略任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显著提高科技辐射带动效应,增强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量。 tujian.org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既是重大的战略思想,也是重大的实践课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不能再走其他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主要是科技贡献率不高,自主知识产权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这已成为制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强调要由主要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我们要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自觉地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立足省情、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迫切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积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实现崛起新跨越的路子。同时必须看到,欠发达的基本省情仍没有改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竞争能力不强。我省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还是靠发挥土地等资源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靠要素投入驱动的。这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是必然的历史过程。但长期下去,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将难以为继。如果我们还是单纯依靠要素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那么经济发展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增长成本提高、发展优势递减的矛盾将会加剧,瓶颈制约将会进一步增强。这已经被无数快速发展地区的实践所证明。江西要崛起,必须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在加快做大总量同时,必须更加重视质的提升。江西经济社会的现实和长远发展需要,决定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依靠推动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要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大幅度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综合竞争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强科技工作、发展科技事业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工作的地位日益提高,科技工作的领域明显拓宽,科技需求进一步旺盛,社会和人民群众对科技工作的期待进一步加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创新能力建设实现新突破,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省部、省际、省院和省校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双边、多边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6%。可以说,当前我省的科技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还有不小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总量不大、配置不够平衡;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产学研结合不紧,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还没有建立;科技体制改革力度不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科技投入不足,有二分之一的市、三分之一的县科技投入没有达到省政府规定的最低投入标准,有99%的企业科技投入不足1%。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科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全省科技战线的同志们要认清形势,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为根本、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我省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我省的实际出发,全省科技工作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江西为主线,以实施我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为主要任务,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江西的现实和长远发展,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精选项目、逐次推进,走出一条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的具有江西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在实践中,要突出“四抓”。 tujian.org

  第一,抓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亮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领域和环节,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一要重点抓好科技“进园入企”。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和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省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的集中地、聚集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是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抓好重大项目、重大产品、重大创新载体、重大科技工程,在技术攻关、搭建平台、成果转化、嫁接改造上下功夫,用高新技术武装园区企业,增强它们的发展后劲。二要重点抓好科技“进乡入村”。围绕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推广和普及良种良法,培养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建设农村科技直通车,提高农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三要重点抓好科技“进社入区”。围绕着力解决关系人民健康与公共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重大疾病防治和节能减排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工程的技术支撑。今年,我省遭遇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重大损失,科技部门一定要加强减灾防灾研究,加强恢复生产的技术推广,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二,抓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特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近年来,我省在品牌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山江湖工程、景德镇陶瓷和赣南脐橙业,是我省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三张牌”。铜材料及制品、钢铁和有色金属、汽车、民用航空整机、发光材料及制品、多晶硅材料及制品、陶瓷材料及制品、新药、超级稻、绿色农产品等,既是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又是关系江西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产品。我们要以特色优势产业产品为主攻方向,整合资源,加强攻关,加大宣传,做强做响,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小我大,使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抓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项目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样也是科技活动的重要载体。抓经济,项目是关键;抓科技,项目同样也是关键。抓准了科技项目就是抓准了明天经济的增长点。从去年开始,省政府集中1个亿资金,抓了23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今年,还要集中更多的资金,继续抓下去。需要强调的是,科技项目与经济项目有不同的特点,研发过程的创新性、研发投入的风险性、研发结果的不确定性对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提出了不同要求。各级领导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遵循经济和科技规律,以敏锐的眼光,围绕培育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围绕省重点工程实施的技术问题,围绕民生的重点需求,主动设计和遴选项目、加强协调和保障,确保科技项目顺利实施。产业化是科技创新的归宿,也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各级政府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力度,积极当好“红娘”,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科研工作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密切与企业的科技合作,把创新与创业统一起来,把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结合起来,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走进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四,抓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科技投入是面向未来的投入,是充满风险的投入,也是高回报的投入。美国的“硅谷”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在于美国西部大量的民间资本投入和斯坦福大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我们要深刻认识科技投入的特点,切实把增加政府科技投入摆上重要议程,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增加科技投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衡量领导能力和胆识的重要标准。增加科技投入,光靠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要发挥企业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作用,采取各种政策调节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落实有关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政策。努力实现科技投入的多元化,开拓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渠道,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形成投入形式的多样化、投入渠道的广泛化。创新科技投融资体制机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社会公众对科技的投入,特别是对中小创新型企业的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探月工程成功大会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至今涌现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明朝的宋应星,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清朝的詹天佑,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开山鼻祖。近代的吴有训,是闻名国际的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者,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我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也是我们的江西老表。在航空、铜冶炼、杂交水稻等领域,江西同样涌现了一批杰出人才,我们的三位院士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近五年,在省委、省政府人才强省战略的大力推动下,我省人才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人才进出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达到了动态平衡,进大于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培养了一批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但总的来看,人才问题仍然是制约我省科技创新的瓶颈,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领军人才严重短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才是关键。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未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兴旺发达,必须有三支高素质的队伍,即公务员队伍、科学家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奖励、流动、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及时启用、大胆提拔,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大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开创精神的群体,要不拘一格选用年轻人才,不唯台阶、不唯资历,重能力、看贡献,特别是注重培养造就高层次领军人才。加大对海内外优秀留学人才的吸引力度,在重点领域引进一批尖端人才和科研团队。事实证明,人才的引进,往往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引进一个优秀人才,往往就能发展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我们要瞄准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引进人才,注重培养科技型的企业家和经营型的科学家,壮大我省的“科技老板”队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建设创新型江西的中坚和脊梁,希望全省科技工作者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江西崛起新跨越为己任,始终坚持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信念,向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的科学家学习,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于超越;向我省的几位院士学习,淡泊名利、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要在全省深入开展学习颜龙安院士活动,学习他四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默默耕耘的探索精神;学习他善于开拓、求真务实、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学习他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热爱江西、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江西,事关全局、任务艰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一,着力完善和落实创新政策。政策具有法规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近两年,国家和我省都分别出台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配套政策,特别是国家的66条配套政策含金量高、操作性强,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江西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下一步还将出台《江西省专利保护条例》、《江西省科技创新条例》,这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和我省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知识产权和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抓住国家的政策机遇,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用足用活,坚决积极地贯彻落实。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二,着力打牢创新基础。重点是抓好支撑创新的科技条件平台、服务创新的科技中介机构、保障创新的科技重大载体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已经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组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去年成功争取了我省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要以此为起点,像抓经济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那样抓科技条件基础平台建设,特别要注意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科技平台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适应市场机制和科技创新要求的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平台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体系;加强科技创新重大载体建设,尽快启动瑶湖科技城规划和建设,完善景德镇陶瓷科技城建设,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着力营造创新氛围。广泛开展科技工作宣传活动,充分运用好各种媒体,宣传创新政策、宣传创新典型、宣传创新成果、宣传领军人才。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理解科技人才,关心科技人才,支持科技人才,鼓励创新、尊重创造、宽容失败、容忍失误,使科技人才集中精力搞科研,充分释放创新的激情和活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志们,总结过去,科技工作成就辉煌,展望未来,科技工作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勇攀高峰,为建设创新型江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找工作比想象中简单”
    ·江西展开“无线城市”建设
    ·江西与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州建立友好省州关
    ·“江西三峡”梦将圆 峡江水利枢纽4月有望获
    ·江西企业进军创业板遇尴尬
    ·南昌存量房交易今起网上备案
    ·清明好踏青游人喜“闲”游 江西旅游产品涨
    ·江西省大学生理性面对就业困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