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河南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郑州机动车道现“竹篾井盖”碎竹片和水泥混合制成
2009-08-21

郑州机动车道现“竹篾井盖”碎竹片和水泥混合制成[0]
裸露着的竹篾很容易“咬伤”行人和车辆。  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有媒体报道称,在郑东新区某些道路的机动车道上发现一些“竹篾井盖”,受汽车碾压而破损,危及行人和车辆安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这种新型材料井盖仍处于“是环保材质还是豆腐渣”的争论中。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这种“竹篾井盖”的抗压性有多高?能不能用到机动车道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事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机动车道发现“竹篾井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郑州有媒体报道称,在郑东新区一些道路的机动车道上,发现一些井盖是“竹篾 水泥”做成的,而且部分已经破损,混凝土脱落,竹篾外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前去寻找,在龙湖外环南路附近的地坤路等道路的机动车道上,发现了这种井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无独有偶,今年7月中旬,有市民在郑州国棉四厂院内也发现了这种“竹篾井盖”,因汽车碾压下陷,还曾“咬伤”市民的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道路窨井使用“竹篾井盖”现象,而且有不少井盖因被车压坏,行人不知而被窨井“咬伤”。记者搜索得知,重庆、海南、武昌等都有“竹篾井盖”的身影。有网友送给这种井盖一个雅号“豆腐渣井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连线发明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竹篾井盖”申请过国家专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于“竹篾井盖”,记者查询得知,这种产品的发明人是江苏徐州市民徐建军,他还因此申请过国家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记者致电徐建军得知,他的确曾在2006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过专利,专利名称为“竹筋防盗窨井盖”,申请号为200620071183.7。记者同时在国家知识产权网站上查到了相关信息。

tujian.org

该专利说明显示,“该窨井盖的表面有一层玻璃丝布,在井盖内有竹筋骨架,竹筋骨架大于2层,在竹筋骨架外有菱镁材料凝固体,在菱镁材料凝固体内分布有碎玻璃丝。采用菱镁材料作为凝固体,采用竹筋作为填充物,制作窨井盖。” tujian.org

专利说明称,“这种窨井盖的抗折强度超过了混凝土和铸铁制作的窨井盖的抗折强度。在窨井盖中采用多层竹筋作为骨架,不易丢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产品抗压度有不同等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徐建军说,他的这种发明主要原料除了竹篾外,还有菱镁材料,所以也叫“菱镁井盖”。其工艺是把经过防腐处理的竹篾编成圆形的盖,同等的竹篾放12层,之后再用菱镁材料浇制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表示,这种井盖,因制作的工艺不同,同规格的产品有很多个级别,抗压性也不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直径为200毫米的井盖为例,产品因抗压度不同就有10吨级、20吨级、30吨级、40吨级、50吨级等规格。若是花坛或游园里使用,使用花坛专用型井盖就行了。但若在城市道路上使用,就要区别对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以徐州市城市主干道淮海路为例,因为这条路不让大卡车进入,所以一般使用抗压度在30吨左右的就行。但如果经常有大卡车驶入(如郑东新区的主干道路),经常有大车碾压,至少要使用抗压度在50吨以上的菱镁井盖才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是国家一级公路上使用,不仅要用竹篾,还要用螺纹钢做骨架才能符合抗压要求。”他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大缺陷是防水性不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徐建军说,这种菱镁井盖的最大缺陷是防水性能不好,因为菱镁和水有相溶性,易吸水而膨胀,之后容易松散,致竹篾外露。 tujian.org

目前他们已经研究出新的工艺,降低与水的相溶性。但如果采用新工艺,成本就会增加,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徐建军坦言,他发明的这种产品还没有国家标准,他们已经制定了企业标准,而且已在质监部门备案,所以目前他的菱镁井盖厂所执行的标准就是他的企业标准。

tujian.org

不少市民认为,这个企业标准因缺乏强制性,其他企业在生产菱镁井盖时,不会依据他的企业标准,随意性很大,产品容易出问题。“没有国家标准作参考,政府就没法监管,只有一个办法:不准生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质量差是因采购价太低

tujian.org

徐建军说,按照他的试验,菱镁井盖生产过程中,一般要求竹篾垫12层以上,且井盖的厚度要达到一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比如,花坛用的井盖厚度一般为3.5厘米;抗压在10吨以上的井盖,其厚度要在5.5厘米以上;而50吨级的井盖厚度要达到10厘米,加上井座厚达17厘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一些采购单位,给的价格很低。生产商当然不会做赔钱买卖,因此材料使用上就会有水分。很多产品质量越来越差,不是生产商搞坏的,都是购买方搞坏的。”徐建军无奈地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各方声音 tujian.org

市政:连人行道上都不能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一负责人表示:“这种井盖的抗压性尚无定论,怎么能用到车道上呢?如果这么容易坏,连人行道上都不能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该负责人说,市政建设单位在对工程招标时,对井盖的选择都依据国家标准进行,而且工程的设计图上已经标明了材质选择范围,不符合标准的材质根本不会中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施工单位还必须拿出材质做抗压试验,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使用。在安装过程中,监理单位会对井盖的质量进行监督,发现质量不合格就会制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据他介绍,现在一般正规的厂家都不生产这种竹篾井盖,这种井盖绝大多数出自小作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质监:生产必须依标准进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查询得知,关于井盖的国家标准有8个,菱镁井盖作为一种新产品,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省质监局产品质量处。该处一李姓负责人表示,凡是产品,其生产必须要有标准,而标准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如果以上三者都没有,就必须有企业标准,而且这个企业标准需要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连企业标准都没有,或者企业标准没有备案,就不能生产,否则就会出问题。”李姓负责人说,“对这种违法生产行为,可以向厂家所在地的执法部门举报,由其前去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出问题产权单位必须担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一般市政道路建设时,机动车道上的窨井盖选择有没有标准可循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此,郑州市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逢表示:“这个有严格的规定,机动车道上的窨井盖必须执行国家标准,而且执行的是重型交通一级标准(抗压40吨以上),不管采用什么材质,必须达到同等抗压标准才能使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逢说,国家标准以外的井盖,如果非要用到机动车道上,建设单位就必须要求施工方出具检测报告,并强制做抗压试验,否则就不能使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个现实的困难是,目前城市的管线很多,电力管线归电力部门建设,通信管线归通信部门建设。由于行业管理的特殊性,其选用什么材料很难监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逢表示,窨井和窨井盖都有产权单位,如果有施工单位使用了不合格产品而出了问题,造成人员或财产损害,只要受害人起诉,产权单位就难逃干系,要负赔偿责任,“逃过一时逃不过一世”。

tujian.org

李逢认为,现在新型材料不断出现,国家应尽快出台标准,尽早把这些材料纳入标准化管理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强制生产商按标准生产,保证质量。(河南商报 记者王海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国际旅姐巡游河南 最佳才艺小姐前三名昨晚
    ·郑州机动车道现“竹篾井盖”碎竹片和水泥混
    ·开封投资20亿打造一城两镇 创历年来投资额
    ·河南工商媒体联合倡议 抵制不良广告
    ·河南首家太阳能薄膜电池投产 发1度电成本1.
    ·河南高招考生56万人首次减少 未来不会明显
    ·河南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圆满结束录取新生56万
    ·强降雨形成洪涝灾害 大雨“冲”走郑州一千
    ·武陟一男子怀疑妻子有外遇 报复杀害“情敌
    ·醉眼迷离将女服务员看成塑料模特 摸人胸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