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出台的《关于支持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解读。
据了解,该《意见》共五个部分32条,其中企业注册登记方面的条款有19条,占了总条款的一半以上,在支持广东放宽市场准入先行先试、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的政策措施。专家介绍,这是目前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份文件。
国家工商总局对广东下放事权,支持广东继续先行先试,已在广东起到了带动效应。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部门借鉴工商部门的做法。与此同时,广东省也正在掀起一场深化行政审批体制的改革热浪。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取得营业执照程序更简捷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被认为是《意见》重大突破性支持条款。根据《意见》,广东省在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开展统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在保障各类商事主体登记的地位平等、规则公平、标准统一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经验。
“所谓商事登记,就是商人资格的取得。”广东经纶律师事务所律师裴敏表示,商事登记不仅包括公司登记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公司,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等,是所有商人资格的登记。
“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就是简化改革现行企业登记体制,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将市场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分离。”广东省工商局外资处有关负责人称。
根据我国现行的企业登记制度设计,市场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是“合二为一”的,营业执照被赋予了企业“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的双重证明功能,因而企业登记前存在大量前置审批项目。
“比如一家餐饮企业,要取得营业执照,必须同时通过消防、卫生、环保等各部门的审批,这就导致企业进入市场的时间长,过程繁琐。”该负责人表示,进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只要获得市场主体资格,就可取得营业执照,审核简便宽松,只要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就可先赋予主体资格,之后再赋予经营资格。“宽入”的同时辅以“严管”,改变了“重准入轻监管”的管理模式。
此次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在深圳、横琴试点展开,该负责人认为,“深圳毗邻香港,横琴毗邻澳门,而港澳实行的是典型的商事登记制度,深圳、横琴跟港澳交流频繁,这种制度创新有利于两地的交流和营商环境的加快形成。”
简化外资登记流程??
外企在粤名称登记“松绑”
《意见》授予广东省工商局不含行政区划外商投资企业名称登记受理权,被认为是实现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窗口前移的又一放权举措。
“企业名称通常由行政区划、商号、行业及公司性质组成,如广东省某某有限公司,而不冠以行政区划的企业,其名称就要去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省工商局负责人介绍,此前,广东省企业申请不含行政区划外资企业名称,要往返北京提交材料,候请核准,成本很高。而将登记受理权和核准权下放广东,是支持广东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有力举措。
“跟广东省某某公司、广州市某某公司比起来,不冠诸如广东、广州之类的行政区划名,如某某公司、某某集团,名头会更响亮。”裴敏认为,为广东省工商局赋权,简化外资企业登记流程,有利于企业开展跨境和跨区域业务。
据介绍,目前,在粤外企在广东就可办理不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即使是在省内各地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的企业,只要符合国家工商总局的受理标准,此后也只需到广东省工商局办理即可。
公司注册资本改革??
在惠州“零首期”成立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改革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专家认为,《意见》提出的支持开展公司注册资本改革试点,将对中小微企给予很大帮助。
“现行企业注册资本制度设计,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如验资手续繁琐,期限过长,增加了企业设立的成本。”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现行规定,投资人需把资金打到银行账户,会计事务所审验账户资金是否到位,出具验资报告后,才可以进行工商登记。而市场机会转瞬即逝,对于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资金暂时有困难的企业,跨不过这道坎,就连带失去了市场机会。“开展公司注册资本改革试点,省去了公司设立之初就要验资的环节,是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负的举措。”
据了解,作为试点,惠州在改革时试行注册资本“零首期”,允许公司先行成立,其首期注册资本在三个月内缴付,改变了公司的首期出资实际仅限于货币出资的方式,使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股权、债权等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零首期的方式允许高科技人才通过知识产权成立公司创业,这在之前是不可能的。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知识产权入股成立公司,股权不能超过30%,《意见》的出台,使更多有技术缺资金的人有了创业的机会。”裴敏表示。
南方网编辑:钟素萍 |